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四川阆中:以人为本 科学应对农民工就业

2009-07-15 16:20:5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阆中市把“应对金融危机、服务农民工就业”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巩固基地、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创业推动等措施,有效破解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难题。

  强“务工保护”,巩固基地稳定就业。阆中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16个比较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之一,外出务工农民工195700人,受金融危机影响,08年末农民工返乡人数57527人,阆中采用了岗位对接法、争取用工岗位法,建立统一的劳务输出平台和窗口,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再就业服务,并鼓励市场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组织劳务输转,千方百计扩大输转规模。同时,以驻外劳务工作机构和劳务基地为平台,加强与输入地政府、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不断巩固劳务协作关系,稳定输转规模。4月21日,“广东市阆中籍创业者协会”成立,协会会员单位达153家,使1.28万余人阆中籍农民工有了稳固的就业基地与维护合法权益的“娘家”。

  增“造血功能”,内需项目拉动就业。从福建一家制衣厂失业的石龙镇龙狮村青年刘发喜,经劳动部门介绍,现已在阆中重点项目之一阆苑春酒业工作了近三个月。阆中市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今年安排重大项目83个,总投资达70亿元,全面缓解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项目,使已有已有天罡木业、锡刚油脂、华兰纺织、华珍牛肉、鼎盛商砼等近37家企业入园发展,带动450多名劳动力参加厂房设施和拆迁安置,工程建成后,将一次性吸纳1000多人就业;旅游资源整合和优质服务项目使全市仅旅游业一项就增加就业岗位近5万个,从而拉动了全市近20个相关行业协调发展,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推“‘农’头企业”主导产业带动就业。方山乡村的雪洞村王朝中,去年9月从广东返乡,他返租土地3亩,加上自己的承包地共计5.5亩,政府无偿为他投资钢管、竹材共计1.2万元,帮他建成8个蔬菜大棚,预计今年蔬菜收入3.6万元。据赵杰修村长介绍:雪洞村今年已发展种植生姜320亩,西瓜220亩,黄金梨200亩,70%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找到致富门路。阆中市围绕生姜、肉牛、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精心打造“畜禽防治员、蔬菜培育工、药材种植工”等培训专业,培训乡土技术人才3000多人。分别在36个乡镇建设了75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六大优势产业带,并积极发展培育张飞牛肉、煜群公司、奉国米业、油脂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让农民工实现养种有市场。主导产业让农民工“打工不离乡,就业家门口”。

  畅“审批环节”,全民创业推动就业。创业可以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阆中市大力支持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对自主创业,并招用其他失业人员5人以上,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交纳社会保险的个体企业,给予大力资助。经过打工磨砺的蒲芝学多方筹资创办博树风干牛肉加工厂,年产牛肉180吨,实现销售收入1580多万元,新增就业岗位75个,带动周边625户农民发展养牛,年为农户增收万余元。为了营造全民创业的环境,阆中市清理行政审批程序96项,取消收费项目或降低收费标准23项;建立“政府政务大厅”,实行承诺制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大资金扶持,投入扶贫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和中小企业扶持资金5200万元。截止目前,阆中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兴办的企业及经济实体达120余家,直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多人就业,初步形成了创业促进就业的格局。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