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镇远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改善民生纪实
2009-07-30 17:16:49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大暑时节正午,顶着烈日,走进刘昌明三室一厅80平方米的新家,身患骨结核瘫痪的刘昌明靠在床头边,面带微笑,“感谢县委、政府!花了近3万元,让我一家搬出了那低矮、潮湿、阴暗的破房,搬进了这新家,每月发给我家450元的低保费,免费让我儿子读书。现在,又照顾我妻子当清洁工。我们家日子越过越好!”这是贵州镇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民生“三三”工程的一个缩影。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以民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是党的宗旨,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民生“三三”工程(关注民生的亲民、解困、便民工程,改善民生的文化、平安、宜居工程,保障民生的就业、助学、健康工程)。这是镇远县委书记蒋映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向全县人民表达的民生为重的决心。
关注民生,大力推进亲民、解困、便民工程
大力推进亲民工程。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镇远润达有限公司,面临生产成本上涨、产销率下降等问题,企业处境十分艰难。但该企业一直开机生产。在谈到为什么企业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停产时,企业负责人钟阳底气足;“县长李吉科非常关心我们,经常到这里调研,帮助解决了1000万元贷款,落实了一些优惠政策,使我们能够保本产生。这样,既稳定了员工、客户,又保住了用电量。”这是该县 “四联四帮”活动典型事例之一。活动中,该县建立健全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村、社区、企业、困难群众、重点项目的工作机制,共建工作队124个240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4人,副科级以上干部406名。联系村110个、社区12个、企业8个、困难群众2000人、项目23个。广大干部在联系中,为基层办实事324件,协调资金40万元,为企业协调解决流动资金贷款12700万元,争取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60万元,帮助查找突出问题125个,帮助开展培训75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总结好经验好做法90条。活动开展,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干群关系的密切。
大力推进解困工程。健全城乡救助体系和社保体系、低保数据库,做到应保尽保。截止今年6月底,县城低保对象2081户4307人,发放低保金48.600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9976户20578人,发放保障金84.393万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五保供养问题。目前,全县纳入农村五保户供养体系的419户516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发救灾棉被232床,救济285人;发放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费、损毁房屋恢复重建费118.06万元,救助21079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53万元,救助55人。
大力推进便民工程。在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建立现场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公示等制度,为群众提供了劳动就业、就医就学、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生活保障、开发创业等优质服务,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组等四级信访体系,做到层层有人处理信访问题,完善了县领导接访、县领导包案等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信访工作的顺得开展。截止6月底,共接待来信来访293批件962人次。初信初访173件,办结159件,办结率92%;重信重访120件,已办85件,办结率71%。
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文化、平安、宜居工程
大力推进文化工程。每天傍晚,舞阳河畔、广场、街头等公共场所,各种大型集体舞表演、各种戏曲演唱、山歌对唱等活动,引人入胜,以群众性、广泛性为特点的舞阳河之夜文艺活动,受到广大居民和游客的热烈欢迎。这是镇远县推行文化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经常参加舞阳河之夜演出活动,70多岁的退休职工杨通福,是镇远有名的业余戏曲票友,说起文化建设,他满怀感激,“现在,县里很重视文化建设,修建了很多处演出戏台和场地,给予我们很多休闲场所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丰富了名城旅游文化内涵。”
近年来,镇远县推行文化强县战略,筹集大量资金用于图书馆、文化活动室、博物馆和户外广场建设,在社区建文化娱乐设施,办科技教育文化厨窗,安装配套体育健身器材,为社区群众提供了文化舞台和空间。健全了民乐、管乐、戏曲、合唱、舞蹈等文艺团队22支600人,经常进行演出。传统节日的大型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一起办,项目有歌咏、楹联诗词、读书、音乐会、舞龙、龙舟、广场演出等大赛;革命纪念节日以机关为主体举办文艺演出、歌咏比赛、舞蹈比赛;每日傍晚,以社区、群众文艺队为主体,举办广舞、健身操等演;周末月末,以文联八大协会为主体,举办山歌、书画、楹联诗词、音乐、戏曲等活动。活动的开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群众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力推进安全工程。镇远县把社会稳定作为的重中之重,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同时,加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以“平安镇远”、“和谐镇远”为目标,狠抓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投资约200万元,在城区建成了视频监控系统,安装51个探头,极大地震摄了违法犯罪,实现了全社会总体上的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力推进宜居工程。以创建“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建设。加大古城风貌整治,投资1400万元,对沿河362栋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投资510万元建卫城河滨道,修复河堤480米,修复古码头7个;建100米河滨休憩长廊;建河滨楼一座;修建新大桥观景亭一座;绿化卫城河滨道;建设杨柳湾河滨休憩园;投资165万元建了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投资240万元,安装了古城景观灯饰和背街小巷路灯;修建了1000多米的古巷道;加大住房建设力度,今年来,投资1100多万元,建设了面积115017平方米324套的廉租房;建设面积8033平方米73套的经济适用房。这些项目的建设,使镇远市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群众生活大大方便了,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舒坦了。
今年70多岁的退休教师欧阳铭,一直居住在古城区,以前古巷道中无路灯,阴沟的石盖板很多已断折脱落,一到晚上都不敢出门,巷道修整后,又安了路灯,进出都很方便。谈起古城新项目建设,老人赞不绝口:“现在我们出行很方便,每天清晨、傍晚还可到河滨道去散步,县里为我们老佰姓考虑得太周到了!在贵阳购房居住的镇远人,回来见到家乡变得这样美,好多人都感到后悔了。”
保障民生,大力推进就业、就学、健康工程
大力推进就业工程。原供销社某公司营业员40多岁的郑娟娟,下岗5年多了,现被安排在公益岗位县整脏治乱办公室工作,她深有感触地:“现在政策好,我下岗后又得到工作,每月有工资,又帮交养老保险,既提高了我的生活水平,又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县委政府。”高兴的还不止郑娟娟一个人。
近年来,镇远县认真执行再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工作岗位,使一大批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成功实现就业。今年截止6月底,新增就业566人,占任务的76%;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人,占任务的93%。全县零就业家庭18户,实现了每户1人在公益性岗位上岗工作。同时,积极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对具有“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的2345下岗人员给予2万元小额贷款,这些下岗失业人员用贷款,在进行自我创业的同时,为别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大力推进助学工程。“不能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失学,也不能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吃不好、睡不好。”这是县委书记蒋映生、县长李吉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这样说也在这样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管好用好“两免一补”,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捐助活动。镇远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实施了羊坪小学寄宿制集中办学试点,完成8所薄弱学校改造和青溪中学综合教学大楼建设,县职中新校区已完成征地,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筹集30万元壮大县爱心助学基金,实施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工程,扶助贫困学生176人27.76万元。
大力推进健康工程。镇远县把保障健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既搞好卫生体系建设、食品监督,又抓好污染治理、农村“一池三改”等工作。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2所、建村级卫生室146个。投资150万元,建了传染病院,投资68万元,建了疾控中心。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江古乡三背村民陈艳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者之一。45岁的她患了心脏病。如果按过去,她住院医疗个人要开支8万多元,那样,并不富裕的她根本不敢就医了。但现在她只花2万多元就把病好了。她逢人便说:“农村合作医疗真是好,一人一年只交20元,一次生病就报了6万多元。” 2009年全县参合人数为187492人,参合率达95.27%,筹集资金1874.92万元,今年1至3月共有48960人获得补助,补偿金额为413.14万元。2009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8139人。在完善公共卫生网络,加强食品监督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该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了“一池三改”工作力度,到目前止,共完成该工程的有7600户。(李镇江)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