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土地流转拓宽农民致富路
2009-07-30 17:08:4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云南省永平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抓好整改落实,针对广大农民外出打工,家中的那块“宝”地,成为了“鸡肋”,丢不起又富不起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入股、租赁等形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搞“活” 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了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走出了一条依靠土地流转,破解发展瓶颈,促进群众增收的好路子。
返乡农民创业有平台
“全球经融危机,外面工作难找,2008年我回乡租田种植大棚西瓜1亩,收入3万多元,2009年我又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亩,预计收入可达10多万元”,博南镇七屯村回乡创业的张宏伟高兴的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大群众外出打工赚钱难,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永平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依法依规的原则,引导农民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合理合法流转土地2583亩。引进2户种烟大户租赁土地603亩,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苗木培育650亩;发展大棚蔬菜示范30亩。通过土地流转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激发了对土地加大投入的积极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附加值,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发展空间,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许多象张宏伟一样外出打工学习到技术的人员纷纷回乡创业,土地流转为农民创业搭建了平台。
民工就业有岗位
“我家离公司只有一公里远,除了上班的7个半小时,其余时间还可以帮家里做农活,一个月可以领到1千多元钱的工资。家里照顾到了,钱也赚到了,很实在!”河里兰村民小组村民罗成魏说。地地道道的山里农民在家门口领起了“工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永平县不仅注重流,更注重对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把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为业主打工,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问题,也使公司得到长足发展,达到了“双赢”的目的。正是通过土地资源的盘活,经营大户、农民双方的基本利益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土地的规模流转、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和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使一批农民工“打工就在家门口,上班顾家两不误”,形成了农民“上班”忙的可喜局面。
群众收入有增长
杉阳镇引进种烟大户王幸明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以租赁形式向兴隆村和仁寿村的梨树冲、旺村、沟沿3个村民小组53户农户流转土地120亩,进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种植。实现产值44.92万元,农民收入21.35万元,其中田租12万元,务工收入9.35万元。全镇组内、村内土地流转面积达2300多亩。博南镇胜泉村以800元/亩的价格共流转土地1283亩,占全村水田面积的71%。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民分散的土地集中到专业大户手中,实行大户带动、连片种植,最终实现集约化规模经营,产业基地不断壮大。流起来的土地,不仅使农户每亩收入田租近1000元,富余出来的劳动力又返回来为这些专业大户打工,又可获得50元每天的务工收入,比传统种粮的纯收入翻了3倍多。随着流转机制的不断健全,流转的土地逐渐增多,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壮大,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李群峰 钏志鑫)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