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尔山: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寻求农牧业新突破
2009-08-07 09:44:5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阿尔山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麓,被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蒙古四大草原所环抱,独特的温泉、冰雪、森林、草原、火山遗迹使旅游业成为该市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尤其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阿尔山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守住绿色,放大绿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寻求农牧业新突破。
围绕推进“两转”,在优化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上寻求新突破。“两转”,即人口转移集中与产业转型调整。人口转移集中就是大力实施收缩转移战略,围绕棚户区改造工作,引导农牧民向农俗、林俗体验区转移,进一步拓宽城市空间;依托两伊铁路的开通,加快行政办公区、商业贸易区向伊尔施、老伊尔施附近搬迁,进一步丰富城市组团;围绕新老火车站的改造建设以及家庭生态林场、农场的转产转型,加速居民向移民新村、产业园区转移集中。产业转型调整,就是围绕第二期“天保工程”的启动以及禁牧、禁伐、退耕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产业园区、设施基地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广舍饲养殖、基地种植模式,引导核心景区、生态脆弱敏感区以及重点禁牧退耕区的农牧民逐步退出来。
围绕禁牧退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寻求新突破。紧紧抓住禁牧退耕全盟上下联动的有利时机,推进重点区域内278户家庭生态林场的退出和转型工作,坚决遏制住生态环境继续被破坏的势头;完成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立足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打造更具特色优势的农牧业;以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林业企业的转产转型,同时,积极运作“以煤代木”工程,减少对林木资源的消耗;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沼气、地热等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积极争取林业、水利等部门的生态保护项目,加强小流域治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年内完成封育治理16平方公里。
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积蓄产业发展后劲上寻求新突破。一是抓“三大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野猪养殖方面,按照年存出栏5万头的规模,抓好先期规划的二个养殖园区建设,实现存出栏达到3000头,目前已达1500头;野生菌培植方面,重点抓五岔沟、白狼两地的食用菌园区建设,年内达到200万袋的规模;卜留克种植方面,继续巩固与万佳公司的合作关系,做好订单内种植2500亩卜留克的田间管理,争取丰产丰收。二是抓“五大特色基地”的规模发展。认真做好矿泉蔬菜园区、脱毒马铃薯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林蛙养殖基地、鹿(狍子)养殖园区的基地建设,要规划引导,连片成区推进发展,尽快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三是抓“两大种植板块”的产业聚集。优化五岔沟以南以马铃薯、中草药为主,五岔沟以北以卜留克、矿泉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布局。
围绕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上寻求新突破。在龙头企业培育上,坚持走“外引内联、招大引强、扶旧成强”之路,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办法,切实打造“产业航母”。在野生菌产业方面,要重点培育新苑旅游纪念品公司和五岔沟食用菌生产基地,认真研究对黑木耳等食用菌深加工和精包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快与乌兰浩特大众药业的合作,依托中蒙药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企业投入,在现有7000亩中蒙药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加快3万亩中蒙药基地建设。在农合组织的壮大上,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规范协会运作,不断提高协会、农村经纪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稳固的“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
围绕口岸贸易园区建设,在发展外向型农牧业上新突破。借助盟里与蒙古国东方省签订《中蒙绿色农业项目合作意向书》开发3000公顷绿色农业的有利契机,组织力量进一步推进与蒙方的项目对接工作,组织相关企业、个人进行实地考察,力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谋划口岸贸易园区的同时,建设繁育、养殖、加工、物流一体化的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积极开展出口贸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使阿尔山成为全盟农畜产品对外加工、流通的重要集散地。
围绕产品产地认证,在实施品牌战略上寻求新突破。重点从提高绿色品牌意识入手,推进原产地标识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引导农牧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农家肥,从源头上保证农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农产品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逐步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证游客的饮食安全;以开发“绿色食品”和优质名牌产品为重点,对卜留克、食用菌、矿泉蔬菜、马铃薯种薯和野猪、狍子、梅花鹿等一批特色产业、产品进行品牌包装和打造。今年要完成黑木耳、卜留克、野猪肉、马铃薯、野生蕨菜和矿泉蔬菜等6项地理标志的认证,以及黑木耳、卜留克、野猪肉和矿泉蔬菜等4项有机产品的认证;到2013年,力争创建标准化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无公害认证22万亩。
围绕“宜居宜旅”新城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寻求新突破。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抓好伊尔施地区10万㎡棚户区改造、明水河街区改造以及五岔沟镇、白狼镇的城镇改造工作;投入资金5500万元,建设天池镇饮水工程、阿尔山垃圾处理工程、伊尔施污水处理厂、五岔沟供水工程等市政项目;完成明水至天池的通村公路以及伊尔施客运站建设,完善农村道路网络。二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理顺原有管理体制,争取将辖区内全部农业生产用地纳入国家惠农政策支持的范畴,改变地区农业基础投资被边缘化和局外化的不利现状;围绕10万亩水浇地建设、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及设施农牧业开发、农机具配套等方面,集中谋划一批涉农项目,建立专项项目库,进行常态化管理。三是农牧民教育培训工程,完成新型农民培训1500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达到每户都有1个科技明白人,每10户有1户科技带头人。四是民生改善工程,借助乡镇机构清理整顿以及15个村农业政策争取的有利契机,加快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廉租住房15万m2,解决200户贫困家庭安居问题,投入200万元住房补贴,为1000户住房困难的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加大自来水接入力度,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今年要增加1000套卫星接收设备;整合农村教育、卫生资源,成立120指挥中心,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完善农村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张文华)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