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陕西麟游:解决突出问题 扩大惠民成果

2009-08-07 09:42:4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麟游县两亭镇水磨沟村辖6个村民小组168户661人。有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2名,60岁以上党员3名,35岁以下党员5名,高中文化程度党员2名。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中,全村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为目的,以强化理论武装为基础,以群众广泛参与为前提,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核心,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为重点,精心组织、紧密衔接,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做法是:

  工学互动强化理论武装

  从农村实际出发,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教育,真正取得工学互动、促进发展的效果,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试点工作中,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先后邀请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县委党校理论骨干和县烟草局、县农技中心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农闲时间和雨天,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6次给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了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一系列专题辅导和培训,共计培训1260多人次。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认知水平,组织编发了《学习实践活动简明读本》,做到每户一册,便于党员群众学习;针对全村党员群众居住分散的状况,将党员干部按自然庄头划分为三个党小组,由三名支委分别负责,分头组织大家学习必读篇目,开展讨论交流;针对一些党员年老体弱、行走不便的实际困难,确定专人上门送学,把党的有关精神和关怀送给每一位党员。

  结合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紧贴大家最关心的生产发展、民生保障、收入增长、村容村貌、干部作风等热点话题,开展了“围绕科学理念谈思想,围绕群众收入谈差距,围绕工作绩效谈作风,围绕村情实际谈设想”的大讨论,引导全村党员群众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讨论活动,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使思想得到新的武装、认识得到新的提高,谋发展、促和谐、保增收、共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高涨,为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问计于民充分发动群众

  坚持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从群众中寻求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增加收入的良策妙计,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方法。在认真调查研究,汇聚群众智慧的基础上,确定以“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产业园区、增加农民收入”为全村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保证学习实践活动方向明、思路清。为了问计于民,开展了以“进农户,访增收典型户、访老党员干部户、访贫特困户,完善经济发展思路,完善党建促经济模式,完善农民增收台帐”为主要内容的“一进三访三完善”活动,上门入户对全村群众进行了全面走访。通过拉家常、虚心听、相互谈等多种办法,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53条,经归纳梳理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群众收入、基础设施、村务管理、干部作风5个方面,为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发展思路、提高发展水平找准了突破口。

  坚持把调查研究与分析检查结合起来,在群众提、组织点、自己找的基础上,适时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村级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村级后备干部、镇党委领导等方面人员参加,每位党员干部经过充分准备,面对面开展分析检查,交流思想,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共同提高,从而在四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共识:一是在发展思路上,针对全村地处河川,草坡资源丰富的实际,经过分析讨论,形成了“主攻畜牧、突出林果、秋烟并举、劳务增收”的新思路。二是在发展目标上,通过由单纯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向以新农村升阶晋星为抓手、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转变,力争2—3年建成“五星级村”。三是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加快由单纯抓农户向 “支部、协会、基地、农户”四位一体互动发展模式转变,以博盛甜玉米加工厂为龙头企业,带动甜玉米生产做大做强,积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经济。四是在促进村民增收上,走家庭经营、劳务输出两轮驱动,畜牧、烤烟、蔬菜、干杂果多业并举的路子,保证年内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边学边改解决突出问题

  在试点工作中,始终把解决突出问题、破解增收难题、让群众得实惠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使群众真正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实惠。一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投资 46 万元,水泥硬化村组道路2公里,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争取投资24万元,新建砖混结构楼房两层24间,建成新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争取“致富工程”支持,建成了村级互联网站,解决了群众缺信息、销售难的问题;争取投资86万元的全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水和垃圾处理、流域治理等4个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准备。二是全力解决群众生产难题。对龙头企业博盛甜玉米加工厂用水困难、不能正常生产,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帮助解决,为企业建成了供水工程,保证了该企业的扩建和发展;协调博盛甜玉米加工厂与全村群众建立产销协议,发展订单农业。使全村甜玉米种植达到900亩,带动周边乡村发展3000多亩,可为群众增加收入120多万元;全村 14名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由党员干部出面给群众担保贷款,帮助解决了修建烤烟炉、发展种养业缺资金、缺劳力的实际困难,推动了产业发展。三是着力改善民生扩大惠民成果。抢抓镇上实施“引南工程”的机遇,及时解决了丁家河组 21 户96人的饮水难问题;对11户贫特困户争取列入灾后重建和特安工程项目,帮助建起了新居;及时将32户103名困难群众列入农村低保,使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筹集资金12万多元,新建户用沼气38户,建成垃圾集中点2个,治理了“三堆”、“五乱”,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建成了“农家书屋”,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完善机制促进长效发展

  把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充分运用学习讨论、调查研究、分析检查等环节的成果,集中民意,发挥民智,建立完善了四个方面的制度,形成了保障村上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修订完善了村民增收三年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晋星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目标、措施和办法,使村民增收致富有了制度保障;二是完善了“支部、协会、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党建促经济互动发展模式,按照“支部把脉定目标、协会实施搞帮带、农民参与共致富,基地建成显效益”的思路,成立了特色产业协会,发展村民会员88名,建立了果业基地600亩、烤烟基地200亩、蔬菜基地200亩和甜玉米基地900亩,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为党支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三是建立并推行了扶贫互助发展基金管理运行机制,动员120户群众,以每户筹集500元互助金为依托,以国家扶贫投入和社会捐助资金为补充,在村上建立起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可周转使用的扶贫互助发展基金19万元,随时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主导产业资金困难问题,增强了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务公开、财务管理、一事一议、“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办法等六个方面的制度,使村级各项工作不断走向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全村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作风得到了转变,村上面貌有了新的变化。村民高兴地说:“科学发展就是好,带来的好处真不少,我们的变化更快了!”通过认真总结,全村党员干部深刻体会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在农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抓住发展新机遇、推动农村发展新跨越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永无止境,全村将以这次试点工作为起点,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中努力取得新成绩。(魏小卫 马军锋 马鸿宾 李志兴 梁晓辉)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