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四川阆中:科学发展观给“状元之乡”换上“新衣裳”

2009-08-07 09:39:49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阆中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状元之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完成时效化”(以下简称“三化”)的工作抓手,经济社会发展告别了优势产业规模小、城市建设受困、民生改善推进慢、体制机制效能低等方面“旧面貌”,各行各业换上了科学发展的“新衣裳”。

  优势产业形成“战舰群”,在产业互动中稳步增强。

  旅游、醋业、纺织、蚕桑、药材等领域一直是阆中的优势产业,可发展模式一直是“小渔船”式的小打小闹,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话语权,经不起风浪。近年来,阆中实行“战舰群”计划,以“三化”为工作抓手,发展壮大了一大批优势产业。仅2008年,全市共实施各类重点项目83个,完成投资32.4亿元,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保宁醋技改扩能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业项目顺利推进;以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云天喜百年五星级酒店为代表的三产项目使旅游产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加强;以肉牛、生姜、药材三个“川东北第一市”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顺利推进;项目推动实现了大灾之年的较大发展。2009年,力争实施各类项目200个以上,完成项目总投资40亿元以上。工业实施重点项目30个以上,突出抓好8平方公里产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10家以上,让“战舰”进一步集结;三产实施重点项目30个以上,完成投资5亿元,建天宫院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加快高档酒店群及滨江餐饮娱乐高档片区建设,让“战舰”进一步增多;农业抓好5万亩生姜、5万亩药材、5万亩蚕桑、2万亩工业原料林和1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让“战舰”进一步升级;近日,据省政府以川府函〔2009〕122号文件,阆中市工业集中区被列入全省50个“1525”工程重点推进建设产业园区,张飞牛肉、华兰纺织等入园企业已达33家,“战舰群”初具规模。

  城市形象穿上“个性装”,在建设管理中日益提升。

  古城23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对阆中人民改善生活环境,享受高楼大厦的现代生活的渴望不断退让,古城半边脸施粉示人,半边脸素面朝天,城市建设面临着两难的尴尬处境。近年来,阆中提出了“新区搞建设、古城搞旅游”的发展思路,将行政中心及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地搬迁到七里,加快新区的建设,为古城的发展腾出了空间。

  今年,围绕“旅游城市,中等城市”的形象定位,投资8亿元,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四门一岛”建设。七里新区投资8000万元建设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投资3500万元建设阆中客货运码头。投资5000万元建设国道212绕城公路项目;投资1.15亿元新建川北消费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综合贸易批发市场、开元农资批发市场等三个综合市场。投资.5亿元,让古城核心区的60多条街道路面“还原”古韵;投资300万元扩建张飞庙,充实张飞庙的文化内涵,改变张飞庙建筑密度过大、游客参观拥挤的局面;投资400万元恢复建成阆中贡院明远楼,将其打造为中国最大、保存最完好、能看到全貌的惟一古代乡试贡院;投资2.4亿元,拆除古城区不协调现代建筑,还原古城“唐宋格局、明清风貌”,进一步完善滨江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营造古城亦真亦幻的仙境氛围。

  城市形象上去了,阆中的旅游迎来了新的春天,今年1-5月,共接待游客107万人,同比增长39万人,增长57.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2亿元,增长53.5%,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步入“阳光区”,在和谐发展中不断改善。

  以“十大惠民行动”和“八大民生工程”为主题,从环境治理、交通建设、百姓安居、教育医疗、就业扶贫等方面入手,加大民生改善力度,让百姓生活告别阴暗、潮湿的“蛛网”时代,进入便捷、舒适的“阳光区”。一是投资6.02亿元加快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乡、通村油路(水泥路)531公里、通村标美路110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0.93万亩,完成土地整理2.74万亩,投资6000万元用于解决2 1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在“灾后重建”中投入1亿多元,修复道路、水利等损毁基础设施;投入9000多万元维修校舍16万平方米、重置教学仪器20余万件;投入17.97亿元,重建农村倒房已完成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减灾安居工程108户。三是投资3亿元修建2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还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已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26户、4.5万元。四是加大就业培训和扶持力度。今年1—6月,阆中市新增城镇就业3330人,完成农民工培训19780人次;扶持农村贫困人口6340人,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2286人,补助458.2万元;对38216名困难学生进行了资助;城市低保累计补助150272人、补助2414万元,农村低保累计补助277878人、补助1972.3万元。

  体制机制进入“高效能”,在规范运作中日臻完善。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精神,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规范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努力搭建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加大政务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不断延伸政务服务网络。二是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审批办理时限。今年,阆中市再次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57项,砍减率达13.4%,目前保留行政审批422项。审批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一半,确保平均每件行政审批办理时间在1个工作日以内,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半天即可办结。三是组建综合、组织、效能、收费、招商引资、工业经济6个督察组不定期对重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并公开评议工作效率,将全市128个市级部门分成执法、窗口服务等6类,面向社会公开评选“不满意单位”,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加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6月19日,阆中市召开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会,认真总结二龙、水观、洪山、河溪、文成、思依等中心场镇经验,鼓足干劲,增添措施,确保全市49个乡镇政务便民中心建设8月底全部开门向市民服务。

  千年古县旧貌换新颜,人民群众欣喜得实惠。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发展之路上,阆中这个“状元之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状元服”一定会越来越新!(张军)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