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江苏贾汪:“四大水利工程”强基惠民保发展

2009-08-21 09:12:1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地处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北气候过渡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同时所在地区为全国四十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中“水多、水少、水脏”问题十分突出。

  今年以来,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安全、资源、环境、民生“四大水利工程”,有效提升水利部门防洪保安、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种能力”,有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谱写了和谐水利的新篇章。

  筑安保之基——发展安全水利,提升防洪抗旱能力。该区坚持“警钟长鸣,常备不懈”的防汛抗旱方针,投资1260万元,实施东排涝站改造工程和临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雍水坝10座,环山拦截洪水资源;对雷鼓山、大进口水库等山区水库除险加固,使蓄水量达500万立方米;做好各类预案的修订完善,积极增储防汛物资,组织抢险队伍17个5800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密切注意工情、雨情、水情变化,为50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屏障。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抗旱和供水工作。该区年初遭受自197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水利部门全力翻水调水,累计投入抗旱资金数百万元,抗旱浇灌面积达20万亩,确保了春灌抗旱。

  把农业之脉——发展资源水利,提升水资源保护能力。针对当地高亢地区和煤矿塌陷地面积大、导致农业发展缺水难题,采取科学“补水”和科技“节水”并举。通过对上争取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自筹资金共计650万元,累计修筑灌渠90.2公里,打机井80眼,新建山地储水池120个,有效缓解了高亢地区农业缺水的问题。斥资2307万元,推进不牢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改善19万亩中低产田灌排条件,年可实现节水824.42万立方米,新增农业产值429.7万元。同时,累计投入开发资金1.3亿元,采取“挖土抬田,开湖造景”等措施,综合开发治理塌陷地8万余亩,完成塌陷地治理工程的60%。其中恢复耕地23430亩,新增养殖水面4720亩,改造灌溉面积25100亩,新增除涝面积15300亩,初步实现了塌陷区内土地平整、鱼塘见方、排灌自如、旱涝保收的的综合治理目标,为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铺就了坦途。

  点生态之睛——发展环境水利,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围绕青山、绿水、生态主题,投资2亿多元,通过延山引水、显山露水、挖湖造景等手段,重点实施1050亩小南湖改造、1340亩督公湖原生态风景区续建、18000亩潘安湖湿地公园开发等重点项目。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全区10多处面积较大的塌陷地,将陆续成为点缀城乡的湖泊和休闲公园。同时,全面完成临城河改造工程土方、防渗、护坡、涵洞、橡胶坝等节水任务,清淤整治朝阳渠,疏通城市的自然脉络,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山水城市,绿色贾汪”的城市品牌,实现了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的和谐统一。

  解近水之渴——发展民生水利,提升水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投资4200万元,实施涉及流经该区境内的62公里南水北调东线尾水导流工程,改善贾汪区生产生活用水质量;投资3690万元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7个水厂,涉及大吴镇、青山泉镇、紫庄镇、贾汪镇和耿集办事处24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确保7.56万农民吃上安全的清洁水;投资1274万元,疏浚区级河道2条10.1公里,镇级河道20条63.13公里;同时建设小型公益设施农桥35座、改造泵站23座,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资源环境。同时,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拓宽水利服务领域,使节水常识和技术走入千家万户,让和谐水利理念真正融于群众、造福于群众。(王春生 王琳 王素华)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