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柱:科学构筑东向发展的“桥头堡”
2009-09-03 16:22:5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天柱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中东部发达地区客商前来天柱投资经商,科学构筑天柱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今天,在天柱县城,挂着外省牌照的车往来穿梭,带着外地口音的普通话不绝于耳。众多外地人聚集天柱,已成为当地经济活动的一大景观。据统计,在天柱的外地人中经商的有1万多人,办企业100余家,年上缴税收达3000多万元。
东向发展,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
天柱目前还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州府凯里需要两个半小时,距离省府贵阳更远。向来以精明著称的湖南、浙江等外省客商,为何如此钟情于地处我省偏远之地的天柱?因与湖南毗邻,天柱与湖南新晃、芷江、洪江、会同、靖州等5个县市接壤。自古以来商贸活动频繁,无处不留下湖南、湖北、浙江等外省人的足迹。因此,天柱流下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衡阳会馆等20多处会馆的古迹。既然自古以来人文渊源流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打破行政区域,谋划与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对接,成为天柱县“东进”的战略思路。
天柱县委书记文松波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的区划在黔东南,但机遇在中东部,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必须瞄准中东部走。”正如此,几年前天柱就扎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吸引湘商、浙商、粤商等中东部客商到天柱投资作为着力点,形成了各方推动“东进”的强大合力。在此战略引领下,天柱重要的通道向东修建,重要的产业向东衔接,招商引资目标瞄准东边,近几年,天柱县的外来投资90%以上来自湖南、浙江、广东等外省,60%以上的物流面向省外,财政总收入的30%由外省人上交。湘商、浙商、粤商现象已成为天柱经济活动的一大亮点。
优化环境,吸引客商迁徙扎根
“良禽择佳木而栖”,天柱在“东进”中把环境当着最大的招商品牌来打造。首先构筑“东进”快捷通道。天柱出境公路基本都变成了油路,开通了直达湖南的客运专线。通往接边县城区的路程只要1小时,到怀化、邵东等地的车程只要两个多小时,时空距离的缩短,进一步强化了天柱县融入“黔东湘西经济圈”、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其次培育市场“引擎”,打造“黔东边贸城”,夯实商贸平台。天柱县城面积由10年前的2.2平方公里增加到6平方公里。以黔天边贸城中心市场、中心商业街、新时代家居广场为中心的县城商业购物圈基本形成。全县拥有各类市场50个,辐射黔东湘西的流通网络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再就是整合所有部门的权力,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对入驻企业、项目推行证照全程代理,并实行严格的“项目责任人制度”,即对每个项目确定一名责任人,从项目的引进、筹建、开工到建成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要求每个责任人发扬“钉子精神”,咬定项目不放松,限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只要周边有的优惠政策,天柱县绝不会没有;只要别人能做到的,天柱县绝不说不行。该县还实行“零距离”办事制,对企业挂牌保护,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使天柱成为投资者成长、成功的“乐园”。
良好的软硬环境,自然是引得外地客商趋之若鹜。天柱县县长杨光杰说:“只要能吸引客商到天柱立足,再小的事我们也当作大事来办。”9年前,湖南邵东人王继安到天柱考察,看中了刚好竣工的县城供销大楼,但当时施工方尚未把大楼交出来使用。县领导及时出面协调,把此楼的一、二层先拿出来经营,帮助王继安创建了天柱县第一家超市,把现代商业经营理念引入天柱。良好的环境,还体现在天柱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天柱县育英技校董事长吕孝军1991年到天柱办学,天柱人就把吕孝军当着“家”里的一员,把他的学校纳入“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农民工、下岗职工培训基地”,并连续几年表彰他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对于天柱,吕孝军道出了许多落户天柱的外地客商的心里话:“没来的想来,来了的不愿走。”
产业对接,激励客商接力快跑
天柱县有着丰富的重晶石、水能等优势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施好吸引客商的产业对接,这成为天柱县这几年重点打造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黔东边贸城”、污水处理厂、文化苑、风雨桥等一系列新建项目相继实施。总投资为5.55亿元的县城路网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县城道路将增加28.5公里,县城区面积将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市的承载能力、服务功能将大大提升。这种产业对接的良好条件,使来自河北、湖南、浙江、广东等省的20多家企业涌入天柱投资兴业。重晶石、钡盐、水泥等产业系列逐渐兴起,产品年产量超过150万吨,形成了化工、能源、建材、农副产品等几大产业链条。眼下,天柱的经济已显现聚集发展的态势,目前,很多外省客商,源源不断地将资金投向天柱,形成了“接力快跑现象”。
3年前,怀化人李维广投资兴建天柱新时代家居广场,市场面积1.5万平方米,是湘黔边界200公里范围内最大的县级建材专业市场。随他而来的20多位老乡,买房开店经商,把干事创业的理想扎根在了天柱。“在天柱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你想不发展都不行。”到天柱投资的湘商李世高房地产业做得顺风顺水,2007年3月,他倡导成立了天柱县湖南商会,把以前分散经营的湘商凝聚到一起,互帮互助,合力把“天柱湘商”品牌做大做强。随着天柱与外省合作不断深入,资本转移逐步加快,产业互补明显加强,经贸交流更趋活跃,让天柱获得绵延不竭的发展动力,经济形态悄然发生变化。以商业为例,2008年,天柱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209万元,城乡批发零售贸易额达55406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创税8090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4.39%。近几年,天柱共引进项目80多个,引资60多亿元,天柱成为了黔东南乃至贵州东向发展当之无愧的“桥头堡”。(蒋建民 谭昧)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