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江西瑞金:细描教育五线谱 巧奏发展和谐曲

2009-09-11 09:45:1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瑞金市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紧抓实,把政策保障、教师补给、校园建设、素质教育、人才输送作为教育发展相互配合的五条主线。谱写了教育和谐发展的动人乐章。

  织牢政策保障线,宏观政策与优先发展相协调。率先实行“教育市统管”体制,实现了教师调配、校建投入等最重要的教育资源的统一安排;制订了《瑞金市2008—2020年教育规划》、《瑞金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2008—2020年规划》和《瑞金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科学论证,预留瑞金教育发展的空间,增强瑞金发展的后劲;通过了《瑞金市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8年教育支15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5%,2009年预算支出18698万元,增长19%,高于本市GDP和财政增长速度。

  拓宽教师补给线,教师退补与师资提升相协调。确保新增教师绝对数稳步上升。近年迅速补充教师,单今年暑期前招考和签约教师就达390名,新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量的8.5%,基本满足了小学五改六的教师数量需求;二是确保教师质量不断提升。通过“业务培训强、选调进城通、城区骨干领”等方法,实现城乡教育互动,教师素质有序提升。“业务培训强”即完善了新教师上岗、骨干教师、教研人员、班主任、后备干部、校长上岗等多种培训途径,教师非学历进修教育进一步制度化。“选调进城通”即严格执行教师选调进城制度,近三年农村教师“赶考进城”258位,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在教师队伍中营造了“比素质、赛能力”的浓厚氛围,搅活了师资这一谭静水。“城区骨干领”即除建立城区学校结对帮片(相邻近的几个乡镇),城区骨干教师带课下乡和农村教师进城听课方式外,还将教研室优秀干部、城区学校懂教育、善管理的年轻中层干部“空降”农村学校,担任学校负责人,以达到“用好一人、激活一片”的预期目标。前两年试用的黄浦希望小学校长杨启福等受到了学校教师和群众好评,今年暑假又选聘7个校长。

  盯紧校园建设线,师生安全与学校扩容相协调。因校舍逐渐老化,D级危房也一度困扰曾被誉为最漂亮房子的学校,囿于资金短缺,该市拆改的进度无法满足学校实际需要,为此该市紧紧抓住中央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有利时机,认真摸排情况,分生源情况和学校校舍的紧张程度,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改扩建,从2005年起已经建设农村寄宿制食堂 10个、3580平方米,宿舍楼25000平方米,床位5250个;同时抓住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机遇,向全社会发出捐资助学倡议,为共和国摇篮、长征出发地、红色故都瑞金捐建70所长征希望小学,截止今年8月份,达成意向捐建82所,达成意向捐建资金2453.6万,已经投入使用62所,极大改善了我市的办学条件,解决了上学难问题。

  抓实素质教育线,分数独秀与百花齐放相协调。一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养成的应试教育通病,在小学阶段实施“培苗工程”,严格规范学生家庭作业数量,尽力减轻学业负担,以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主,鼓励学生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全市推广“书香校园建设”,开展校园红色歌谣大家唱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二是质量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考评主要依据前一学年的综合得分,实行达标制,在达标的基础上依据进步的大小幅度评比先进,加大了及格率和特困率的权重系数;对教师的评比也参照学校质量考评办法执行,努力实现“1+0”目标,即学生100%及格、特困率为0,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均衡发展。

  畅通人才输送线,培养人才与输送尖子相协调。该市紧紧抓住两个不放松,即向各级各类高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目标不放松、为当地培养实用职业技术人员的目标不放松。今年我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611人,比去年多140人,增长30%;通过了《瑞金市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近几年职业教育在校人数,连年攀升,今年瑞金市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数由2006年的1000人增加到3000人,为农村、企业培训适用人才1374人,每年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转移劳动力5000人。(蔡翠生)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