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大力发展生态水产业的实践与启示
2009-09-17 15:40:5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习实践】
2005年以来,平罗县按照自治区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构建“环保型、品牌型、和谐型”平罗为发展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实施宜渔荒地开发和湖泊、湿地改造工程,建设以水产养殖、水生植物种植、水禽养殖、水上旅游为主的“适水”产业基地,促使全县水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态功能日益明显。
【典型案例】
生态水产业是平罗县确定的“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为了使全县的水域与低洼盐碱地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湖泊沼泽化进程由于人为干预而得到缓解,低洼盐碱荒地变为鱼肥粮丰的农业生态种养殖基地。截止目前,全县共开发利用宜渔荒地7.2万亩,占可开发宜渔资源的54.5%,形成水面6.1万亩,养殖品种有建鲤、俄罗斯鲤、草鱼、白鲢、团头鲂等;成鱼养殖面积5.48万亩,放养各类鱼种2330万尾,291万公斤;鱼种养殖面积0.62万亩,放养各类乌仔鱼苗5080万尾;种植芦苇、荷花、茭白等水生植物0.6万亩,养殖大白鹅、野鸭、中华雁等水生动物5万只;建设集垂钓休闲、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型休闲观光渔业场所8处。预计2009年生产优质水产品8800吨,产值8500万元,水生植物种植、水禽养殖、休闲观光渔业可创产值1000万元,渔业总产值可达9500万元。生态水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产业。
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瀚泉海大水面高产精养渔业、渔场围垦精养生态渔业;姚伏镇、城关镇的渔农综合经营等区域性基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带动渔业生产、技术推广,渔需物资经营、水产运销走上了专业化、社会化、基地化发展之路。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渔业生产结构改变了以“鲤草鲢鳙”为主的单一格局,俄罗斯鲤、南美白对虾、黄河鲶等一批品质优、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水产养殖新品种在平罗安家落户。
运销体系已具雏形。渔业的发展带动了渔业外销组织发展。以华源生态水产有限公司为主的一批水产品贩运中间人员与外地水产品经营流通人员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基本实现产、销衔接。
渔业外向型生产格局已经形成。全县水产品总量的75%外销周边省区,市场辐射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平罗县已成为宁夏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中心。
渔政执法管理明显加强。规范苗种、渔用饲料、药品等生产技术标准,加大对渔用饲料、药品、促生长剂等生产、经营行为监督管理力度,加快渔业法制化建设进程。建立健全渔政管理机构,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文明执法,依法护渔,确保从渔农民利益不受侵害,保障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做法】
通过五年的开发建设,平罗县把大片沉睡多年的低洼盐碱荒地变成了规范化的鱼池、道路、树木、旅游休闲设施相配套的生态渔业基地,对开发利用荒地资源,改造盐渍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县委、政府根据县域内渔业资源的现状,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将全县生态水产业规划成城郊地区、109和110沿线地区、沿黄地区和河东地区四个发展区域,根据各发展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采用大水面精养、上农下渔、围垦粗养、休闲渔业等多种发展模式,为建设各具特色的“适水”产业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思想、长远规划是实现长足发展的保证。县委、政府把发展特色产业看作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来抓,把生态水产业发展纳入全县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中,解放思想,统筹谋划,长远规划,确立大力发展生态水产业的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抓下去,是实现生态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坚强保证。一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公益性、生态型渔业基地。紧紧依托现有的低洼盐碱荒地和湖泊湿地资源,把发展生态水产业作为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的重要手段,作为保护水产资源、优化水产生产环境的有效措施,不断探索、丰富以渔改碱、以渔养水的生态模式,规划建设了瀚泉海。目前已开发水面9300亩,主要是拦蓄贺兰山洪水及三二支沟、第三排水沟沟水,丰水期蓄水、干旱季节补水,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对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有资金势力的开发商参与生态水产业基地开发。如姚伏镇张家墩村、北营子村,黄渠桥镇侯家梁子村、灵沙乡的先锋村先后引进内蒙、天津、北京、银川等地客商进行生态水产业基地开发,开发面积达到2万亩。外地客商的引入不但带来了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而且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对生态水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三是围绕生态水产业基地,建设“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新型生活示范区,如农牧场三和新居、县城金水湖畔城市住宅区等。
机制灵活、创新理念是拓宽发展思路的动力。为了促进全县生态水产业加快发展,按照《平罗县生态水产业发展规划》,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开发经营生态水产业。充分发挥水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优势,引导和鼓励各类水产企业和中介组织申报绿色水产品品牌,注册商标,以品牌拓展市场,以品牌占领市场,努力扩大水产品外销量。大力推广无公害和绿色水产品养殖技术,建设无公害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由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生态水产业,拓宽了渔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增强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了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依靠科技、推陈出新是保持产业优势的关键。平罗县在加大生态水产业基地开发力度的同时,紧紧围绕良种培育、病害防治、标准化养殖、资源环境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2009年示范推广河蟹、南美白对虾、六须念、乌克兰鳞鲤等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34280亩,占全县成鱼养殖面积的51.2%,成为全区渔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闪光点,体现了平罗渔业尊重科学、依靠科学促发展的正确思路。
【核心提示】
平罗县占据“天下黄河富宁夏”的优势,自流灌溉,宜渔资源丰富。全县共有湖泊湿地、低洼盐碱地等各类宜渔资源13.2万亩,是全区宜渔资源拥有量最多的地区,水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大水面的开发建设达到了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平罗城市品位的目的。同时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水上旅游业、水生植物种植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二、三产业的发展。昔日白茫茫的盐碱地,如今变成碧波荡漾、飞鸟翔集、绿树掩映、水美鱼肥的江南水乡美景,成为平罗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尤兆林 刘金鑫 徐敏)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