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祥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建设 田园奏响新乐章
2009-09-17 15:57:1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条条水泥道路宽广整洁,一项项致富产业散发生机,一个个强农政策陆续出台,一幢幢农村新居拔地而起……在大祥广袤沃野上,新农村建设犹如春潮涌动,助推着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9266.3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804元,分别同比增长5.7%和10.2%。
前奏曲:科学引领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大祥区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工带农、以城带乡,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该区根据各村的基础和特点,对全区84个行政村进行分级定位,通过入户发放、广播播放等形式,及时宣传到位,使每个村都找准各自发展优势和特色。全区6个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条件的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重点抓好河洲、立新、大塘、唐四、湖口井等市、区级试点村的建设。并大力推进区领导挂点、区直部门包村、乡镇干部联组帮户的服务机制,做到每个示范村至少有2个区级领导挂点督促、4个包村单位结对帮扶、1名乡镇副职和2名乡镇干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确保发展目标落到实处。目前,该区已探索创建了一批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提升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进行曲:实力助推
建设新农村需要产业支撑。为此,该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突出抓好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全区拥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其中浩天米业、华立竹业、忠民食品、湘鸿羽绒等“农”字号省、市级加工龙头企业有10家,形成一批产品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该区还突出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引领农村闲置土地向种植大户适度流转,重点扩大腌菜、草莓、葡萄、西瓜等品种生产规模,并大力扶持生猪、野山羊等规模化养殖发展,加快建立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档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8510余亩,建成召佰蔬菜、面铺油茶、高山水果等农产品基地20余个,新增立新、翁家等村水产养殖水面500余亩,新发展罗市村万头养猪场1个,新增油茶、柑橘、楠竹、精品水果、速生丰产林等作物种植面积8300亩,发展生猪19.35万头、家禽318.6万羽,上市水产品1125吨……并涌现出板桥乡立新村姚述喜、龙头村游长春等一大批基地面积逾500亩的专业种植大户。
交响曲:民生为本
新农村建设,着眼于改善民生。一直以来,该区因地制宜,把农民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狠抓水电路园、厨厕院圈等“八项内容”,围绕项目、资金、人力“三捆绑”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道路修建、沼气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一批惠民利民工程,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今年上半年,该区共启动村道建设、特色养殖、水稻制种等项目106个,总投资2000余万元,硬化标准渠道25公里、山塘50口,治理病险水库5座,修复水毁工程920处,修建安全饮水工程2处,解决了4600余人的饮水问题,完成国债沼气项目36处,推广农机器具99台;并启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8个,其中雨溪镇河洲村投资56万余元,新建800多平方米村部综合楼。至今,全区实现了82个村通了水泥路,建制村通畅率达90%以上,通油路水泥路的乡(镇)达100%。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该区新农村的品味与档次。
协奏曲:各界支持
“惠农政策多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这是大祥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的投入机制。该区实施“奖励+补贴”制度,把农业开发、产业扶贫、水利交通、生态能源等涉农资金捆绑起来,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各乡(镇)、区直部门都不同程度地予以大力支持,并积极鼓励和引导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该区农林局去年在城南乡湖口井村投入17万元专项建设资金,今年又在檀江乡大塘村投入18万元专项建设资金。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民筹资投劳达608万元,市、区专项配套资金逾130万元,新农村建设捐赠资金为182万元。(夏海亚 胡晓建)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