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甘肃通渭常家河镇:“铁杆庄稼”鼓起农民“钱袋子”

2009-10-15 15:27:4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常家河镇党委把发展壮大劳务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铁杆庄稼”,用科学理念谋划,在学习实践中探索,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人均从劳务输出中增收1000元左右,鼓起了农民朋友的“钱袋子”。

  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为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镇党委在积极组织农民工党员集中学习中央、省、市、县委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常河职中、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从9月份开始,全镇共举办建筑施工、法律维权、劳动保障、职业道德教育等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农民工520余人次,培训“两后生”192人次。

  返乡创业实现就地转移。镇党委充分发挥地域、人才、交通等优势,积极引导扶持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帮助农民工就地转移。目前,镇党委扶持创建的常河村砖厂、常家河镇草编厂、常家河镇地毯厂、小庄村花边钩锈基地等一批当地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吸纳劳动力达700余人次,为当地一些不能外出人员和农村妇女找到了在家门前挣钱的新路子,使他们既能在家务农、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挣钱增加收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劳务基地提高输转质量。镇党委充分利用常河籍建筑企业老板多的优势,积极联系外地企业老板,为有序输送农民工积极当好参谋。目前镇党委已在甘肃华厦建业集团、甘肃锦华建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泰达建业有限公司、甘肃恒达建筑公司等12家建筑企业建立劳务基地,年吸纳劳动力达2100余人次,同时,各村、社区及劳务协会党组织都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信息收集、反馈制度,明确专人定期收集返乡农民工信息并及时反馈,镇党委再与劳务基地积极联系,使返乡务工人员与企业岗位最佳“对接”,有效帮助了农民工及时就业。

  跟踪服务实现维权保障。为帮助农民工做好维权服务,由镇党委牵头,各村党组织与镇劳务站、镇司法所密切配合,以村为单位,建立了农民工联系机制,进行跟踪服务,定期了解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积极为他们解决工资拖欠、劳资纠纷等问题。同时,在返乡农民工党员中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实行1名党员联系3—5名农民工,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牛建军 魏守礼 包汉辉)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