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平九户镇:实施远教“农企对接” 实现多方互促共赢
2009-10-15 15:23:5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山东省邹平县九户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创新活动载体,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抓手,以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和农民致富为目标,深入实施远程教育“农企对接”工程,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快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
依托龙头、优化环境,实施远教“农企对接”工程
该镇按照区域布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思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以打造以奶牛养殖为一体,肉鸭和肉猪养殖为两翼,以良种繁育为一体,甜椒和林果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现代农业生产格局,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工程实施中,该镇积极为企业和农户提供配套服务、协调资金、土地使用等多种服务。山东伊怡乳业有限公司标准奶牛养殖基地缺资金,该镇就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协调县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将山东伊怡乳业有限公司确定为信誉客户,通过公司为对接农户办理信用证明,协调1万元小额低息贷款,重点解决建奶牛养殖小区资金短缺问题。工程实施以来共办理信用证明206户,协调低息贷款600多万元。建设奶牛小区缺土地,该镇就通过加强协调指导工作,积极与想发展、要发展的奶牛养殖村和农户沟通协商,帮助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满足所需土地,建成占地300余亩的奶牛养殖小区。目前,该镇拥有滨州市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是市奶牛示范化先进乡镇、畜牧生产先进单位。全镇奶牛存栏量9460头,奶牛存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已发展到22个。
远教牵线,部门服务,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该镇远程教育管理站充分利用每月5日、15日、25日的三个远程教育集中学习日,集中安排开展“农企对接”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宣传,使农企对接的概念、做法、好处深入人心。引导群众对接企业增收,通过建立高标准养殖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抓好综合协调工作等实现企业与农户的有机结合。目前,该镇的奶牛养殖产业已经由零星分散、技术不成熟、效益不高的生产状况向组织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转型,消除了散户养殖的现象,奶牛全部入住养殖小区。该镇自实施远教“农企对接”工程以来,小区养殖户由去年的213户迅速增加到目前的299户。该镇畜牧、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发挥技术和专家优势,扎实促进农企对接。成立了由畜牧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农企对接”技术辅导队伍,适时对对接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今年以来通过聘请专家讲课、现场辅导、组织学习课件等途径开展培训28次,累计培训对接农户590余人次。同时,劳保部门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有针对性的参加畜禽养殖培训,组织返乡农民工参观对接企业和对接项目,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农企对接”实现再就业,目前已有20余人通过“农企对接”工程培训找到了自己的致富项目。
广泛参与,促进对接,实现多方互促共赢
通过远教“农企对接”工程的深入实施,该镇较好地实现了农户增收、村集体创收、企业增效、社会稳定、远教增活力的多方共赢目标。一是产业得到了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以山东伊怡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项目为列,通过该项目实施,除带动本镇27个村246个养殖户外,还辐射带动孙镇3个村53户参与对接项目,全镇新增加奶牛养殖小区3个,新增养殖户86户,带动农户增收500余万元。年底,还将增加养殖小区2个,增加养殖户60个,实现平均户增年销售收入2万多元。二是村集体和合作社实现了创收,新农村建设得到了保障。该镇东风村“村社合一”的体制,实现收入30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集体收入一部分用于项目中心区的水电路配套,一部分用于本村道路、休闲健身场所建设等公益事业。三是就业机会得到了增加,社会稳定得到了改善。通过远教“农企对接”工程,远程教育办公室积极联系企业和农户,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和农户就业意向和技能需求,并动员远程教育示范户和民营企业主,开展“一帮一”活动,传授先进种、养殖技术、提供资金帮助、安排就业岗位等措施,激励群众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据了解,远教“农企对接”工程已经帮助13人在本地就业,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四是远程教育受到了普遍关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农企对接”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远程教育学习收看主动性、积极性不足的问题。目前,群众对远程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全镇各村远程教育站点人来人往,有学习技术的、有了解信息的、有交流经验的,远程教育给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给农户带来了学习热情,人们风趣的称“远程教育到咱村,就是财神请进门”。(张杰)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