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感德镇:科学发展求实效 茶农增收得实惠
2009-10-15 15:26:34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金秋十月,茶果飘香,走在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的大街小巷,一阵阵的铁观音香气扑面而来,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以前也有种茶,但制茶种茶都没讲究科学,一整年忙里忙外的,却赚不到什么钱。”感德镇槐东村的老陈如是说,“如今,制茶理念转变了,一年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镇党委政府努力在茶产业发展中推行科学发展理念,采取系列措施,提高茶叶生产效益,给茶农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茶园建设突出“生态”。感德镇是安溪县铁观音茶叶最大主产区,产茶历史悠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镇政府、党委把茶园改造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注重打好茶园建设的“生态牌”。在茶园规划上,财政给以150元/亩的补贴,分批分期对旧茶园进行改造,保证了茶园茶树的持续更新,投入退茶还林补助资金30多万元,无偿提供10多万株香椿、樟树、杉树等优质树苗,组织大规模的退茶还林,构建茶园森林防护网,形成“头带帽、腰系带、脚穿鞋”立体生态茶园布局。在农肥使用上,坚持使用绿色有机肥,有效防止了茶园土壤板结,较好地保持了茶园的肥力。镇党委、政府主动帮助茶农联系内蒙古大草原羊粪肥源,并提供资金贴补,大力推广了羊粪为主的农家肥,有效地改良茶园土壤,激活土壤微生物,使茶树能够获得更多有机物质,有效提高了铁观音的品质。在农药使用上,政府加强宣传引导,茶农们在农技员的指导下喷洒指定低毒农药,并自觉在药期过了之后才采摘,保证了铁观音的卫生安全;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不喷洒催芽素,保证茶叶的天然性和高品质。
制茶工艺突出“创新”。感德铁观音的高品质和热销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制茶工艺的持续研究与创新。镇党委、政府认真实施“茶业万人培训工程”,聘请专家和制茶能手直接进村培训,现场讲解示范茶叶的制作技艺,分析高质量茶叶制作的关键因素,改善影响茶叶质量制作环节,培养一批优秀茶叶加工人才。组织各种形式的茶叶初制、拼配技术比赛,提高茶农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营造精益求精、你超我赶的氛围。组建由制茶能手组成的民间茶叶初制研究机构,开展茶叶专题研究,为茶农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互相取长补短,大提高茶叶的制优率。
提高效益突出“合作”。针对以往一家一户的茶农自产自销模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营小而散,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感德镇积极探索茶叶现代经营模式,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管理办法,采用 “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 “龙头企业+农户”、“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积极推进茶业产业化经营,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茶产业的提升发展。茶叶合作社通过与有资质的农资供应商合作,实现了统一订购农药和有机肥,不但有效降低了农资费用,还保证了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通过引导茶农与茶业龙头企业、茶业中介组织合作,有效拓宽了茶叶的销售渠道,使茶农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轻松地出售茶叶。
市场推动突出“品牌”。感德镇党委、政府把加大宣传推介感德铁观音集体品牌与培育茶叶企业个体品牌结合起来,有效提高感德铁观音的品牌效应。成立了安溪县首家乡镇级茶艺表演队和少儿茶艺队,为茶产业注入浓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感德铁观音的宣传效果。投资建设一品茶都,加大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物流交通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使感德成为较高级别的茶叶交易中心和铁观音茶叶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植茶企个体品牌,出台《关于支持鼓励茶叶企业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品牌产品的奖励办法》,对获得国家级称号的给予奖励5万元,省级给予奖励2万元,市级给予奖励1万元,提高感德茶叶企业争创品牌意识。如今感德的茶企业、茶农在国际国内各种茶叶赛事上获奖无数,“龙馨”、“琦泰”等茶叶品牌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庆芸”、“碧峰”获得泉州市知名商标称号。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