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四川蓬安长梁乡:柑桔树变成农民的“摇钱树”

2009-10-26 10:49:11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初秋送爽,走进四川蓬安长梁乡的的柑桔主产区,呈现在眼前的是绿荫成林、果实挂满枝的果园,桔农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子,一派丰收的景象。这就是长梁人民历经6年艰苦努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不断发展而崛起的柑桔产业。据统计,该乡今年柑桔产量达2.3万吨,农民人平增收将达200余元。

  要想富,种上柑桔树。

  2002年后,长梁乡党委政府在科学分析区位、交通运输、气候、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等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柑桔、生猪、蔬菜三大产业的战略,积极倡导农民种上柑桔树,快速脱贫致富。2003年至2007年,该乡利用农闲时间,分四批组织各个村的近500名农户外出参观学习,看外地发展柑桔条件、规模、效益,坚定农户发展柑桔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激发群众的种植热情。在此基础上,该乡结合春季农业技术培训和秋冬农业开发,以现场会的形式,对柑桔的开发管理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农民发展柑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2009年,该乡就新栽了22万余株柑桔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果园,户户有桔柑树的目标。

  建基地,推进产业化。

  该乡制定了《长梁乡柑桔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模化开发和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实施水、电、林、田、路综合治理。结合水保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实施,在现有的柑桔产业基础上,强化锦橙100号及脐橙的优势产业地位,突出以马回片及长梁片沙埂子村为重点,实行整体推进、成片栽植、断带补植、老树更换等方法,规范化建设柑桔种植基地。同时,根据柑桔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每年把发展任务细化,落实到各村社,确保实现预期目标。目前,全乡柑桔面积达到了2.1万亩,产量达到2.3万吨,产值达到5300万元。全镇柑桔产业逐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柑桔标准化生产初具规模。现有以马回、沙埂子村为中心的两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新品种示范基地6000亩,并取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

  强科技,提升竞争力。

  按照绿色果品规范化、标准化种植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柑桔种植、培土施肥、病虫防治、提高果品质量等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柑桔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柑桔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印发了《柑桔无害栽培综合标准》,对桔园规划、主栽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定。聘请四川农大、南充农校的技术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3次。充分依托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织召开柑桔管理现场会,通过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现场示范,手把手地传授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同时,该乡还专门印制了1.5万份《柑桔管理知识要点》和《猪—沼—果综合利用手册》发到每个农户手中,让农户真正将技术学到“家”。对乡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推行“以钱养事”机制,每年切割资金1万元,将农业技术服务分项目分村发包给技术员,专门用作柑桔技术人员的服务报酬。

  育中介,破解销售难。

  该乡以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有实力的柑桔大户为依托,在主产柑桔的村组联合组织了柑桔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长梁乡柑桔协会,建立完善了“企业+农户”、“协会(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果业,规避并化解市场风险,确保产业快速发展。台湾佳美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蓬安县兴建了年产3000吨果蔬汁生产线和年产3000吨果蔬罐头生产线项目,该乡每年与该公司签订了不少于8000吨桔柑的订单合同,确保了柑农的效益。同时,乡里把果品经销商、种植大户、协会负责人组织起来,针对锦橙100号的销售,成立了4支果品营销小分队。小分队四面出击,主攻营销,目前已把市场开拓到了成都、上海等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