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初头朗镇:科学定位 建设特色小城镇
2009-10-26 10:46:0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自筹资金160多万元建设的亮化工程顺利完工,共安装太阳能路灯168盏,为初头朗镇区又添一条亮丽风景线。同时镇区群星广场改造工程也顺利完工,个体业主自主开发的1500平方米商住楼也已交付使用。这些项目的竣工标志着初头朗镇的小城镇建设今年暂告一段落。几年来,初头朗镇党委、政府秉乘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小城镇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做到了“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小城镇建设的成绩已逐渐为初头朗镇一张叫得响的名片。
初头朗镇是松山区四个中心小城镇之一,是自治区100家重点小城镇之一,是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小城镇(2006年自治区确定两家,一家是包头的九源县的一个乡镇,另外一家就是我们初头朗镇)。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本镇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及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本着“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的原则,实行北扩、东移、西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小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为保证小城镇建设顺利实施,编制了初头朗镇总体规划,制定了“七图二书”,并于1999年进行了第一次修编,2008末年开始进行第二次修编计划,使镇区控制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详规达到3平方公里,使总体规划做到了“三个坚持”、“三个有利于”、“一个双向带动”。“三个坚持”即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保护生态、节约用地;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集中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活;“一个双向带动”:即用小城镇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发展。
科学建设,稳步实施。严格规划、稳步实施,多年来,通过争取上级扶持、集资、捐资、引资、土地转换等多种融资渠道,全镇上下投资近2亿元,进行小城镇建设。硬化路面54620平方米;铺设地下排水管道238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8盏;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群星广场一处;建设840平方米银河科技馆一座;建设700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一处;建教学楼4座19700平方米,公寓楼两座8000平方米,餐厅楼一座2700平方米,综合楼一座1480平方米,校舍300余间;建镇政府、信用、税务等办公楼8座,面积7000平方米;建家属楼3座;开发建设商住楼12座,面积34700平方米;建上宅下店、前宅后店或房屋500多间30000平方米,容纳个体工商户800余户;新建卫生院一处,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完成了3.36公里三级路砂改油工程;投资700多万元,完成了初头朗至柴胡栏子10.386公里油路工程;投资30余万元用于城镇绿化,移栽油松450棵,栽植碧桃700余株,垂柳300株,水腊球150株;坚持每年在绿化带内栽花。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初头朗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镇区已形成两横两纵“井”字形街路格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科学管理,严格落实。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建设不易,管理更难,按照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不断探索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于2001年经市建委批准成立了初头朗镇城管中队,使小城镇管理体制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制定了《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行《门前四包》,强化群众的卫生意识,划分责任区,对管理差的单位和住户及时批评教育,严重的进行依法处理并电视曝光,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坚持经常化管理。镇政府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一台摆臂式垃圾清运车,12个垃圾箱,雇用管理人员1名,环卫人员3名,全天候对大街进行保洁,保证了大街的干净整洁,同时根据镇所在地特点,我们又实行了分类管理的办法,即工商所管个体户、初头朗村管农户、镇城管中队管理机关单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效果良好;对私搭乱建、违反规划建设等违法案件进行严肃处理,保证小城镇规划的顺利实施。 (房若辉)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