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营山城南镇:“实惠礼包”送到群众心坎上
2009-11-02 15:20:0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为广大群众送去集知识礼包、技术礼包、信息礼包、文体礼包于一体的“四大实惠礼包”,帮助百姓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送“知识礼包”,促素质提升。组建5个宣讲团,深入村(社区)开展科学发展观理论、争做文明村民(市民)、法律普及、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防控H1N1甲型流感等方面的知识宣讲28场次,受教育群众3000余人次。在镇村兴建“文明教育学校”20所,聘请专兼职教师300多名,常年对村民开展文明礼仪、移风易俗、医疗保健、法律普及、生活窍门、娱乐健身等知识的教育培训,让先进文化进村入户、泽惠村民。新建“农家书屋”5处,提升“农家书屋”28处,新购置图书3万多册,及时补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关书籍500多册,使村均藏书量达到2000册以上,满足了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
送“技术礼包”,促增收致富。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整合镇村力量,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农村干部群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能赚钱的“口袋书”和具有“本土化、特色化、实用化、精炼化”的声像教材,免费发放给农村党员、群众,使之成为党员带富、农民致富的“实用锦囊”。请县农业局、畜牧局、果树站的20余名专家,手把手给农民传授种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成立村民技术互助小组,让产业项目相同、居住地点相近的村民互相传帮带,把传统粮油产业、优势蔬菜产业、特色小家禽产业做大做强。组织100多名干部、群众到产业发展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的茶盘乡、东升镇进行深入调研,引导群众走高效农业、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增收致富之路。
送“信息礼包”,促视野开阔。依托日益完善的农村远程教育站点,搭建起一个农民朋友了解国家政策、预知天气预报、获取市场信息、掌握生产技术、促进增产增收的信息服务平台,满足群众对农经信息的迫切需求。在镇有线电视台开辟农经信息专栏、在广播站开辟农经信息专用时段、在党务政务公开栏开辟农经信息专版,让村民时时、处处都能得到最前沿的农经信息,能够紧跟市场“不掉队”。组织开展“送致富信息上门”活动,走村串户为群众送去致富信息800多条,新上致富增收项目300多个,转移就业16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送“文体礼包”,促身心健康。投资2万多元,给11个村党支部购置了演出服装、演出道具、多功能讲演机、大功率手提喇叭和音响锣鼓设备,并请镇小学教师免费辅导,培养了80多名农村艺人,结合党日活动、爱民活动、社日活动和农村红白喜事,深入农村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节目,用先进文化武装党员干部群众头脑。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建“电影义务放映队”、“医疗卫生服务队”,放映《建国大业》、《开国大典》等弘扬主旋律的红色影片60余部,义诊义治群众1500多人次,把健康和文娱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结合建国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庆祝活动,组织群众开展有益身心的大型歌唱、传统戏曲、卡拉OK、广场秧歌、猜灯谜等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通过举办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今,该镇学用科学的多了,传谣信谣的少了;科学健身的多了,打牌将赌博的少了;懂法用法的多了,违法犯罪的少了;高品味生活的多了,讲陈规陋习的少了;和谐相处的多了,打架闹事的少了,先后涌现了20个“优秀爱民干部”、30个“优秀党员业主”、583户“十好”家庭、1337户“九好”家庭,成为了全县文明和谐新村的样板。(罗成龙)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