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贵州普定坪上乡:石旮旯里种出“摇钱树”

2009-11-02 15:21:41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贵州省普定县坪上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以“推进石漠化治理,打造生态示范乡”为主题,以抓好特色产业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人居环境工程、小城镇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为支撑,并贯穿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坪上乡党委书记班建林满怀信心地说:“坪上乡将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推进石漠化治理,让荒山披上绿装,打造绿色长廊。”

  “亮剑”直指石漠化治理

  “乱石旮旯地,牛马进不去,耕种几大坡,收入两小箩”,这是石漠化山区生活的真实写照。普定县坪上乡是苗族彝族布依族乡,位于普定县东北角,石岩山地和石漠化面积较大,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仅有耕地面积19199亩(其中水田3275亩,旱地15924亩),人均耕地0.73亩,山峦重叠,岩石裸露,地形切割,山高谷深,水土流失严重,山地多为“三跑”地(跑土、跑肥、跑水)。如何改变石漠化地区群众生活的现状?成为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工作,坪上乡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国生态重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乡,今年又是是省确定的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乡镇之一的这一契机,“亮剑”直指石漠化治理,充分考虑既要治理石漠化,又要发展农村经济,并且把两者有机结合,保住青山绿水,打造金山银山。

  坪上乡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基础,搞好生态重建,在石漠化、半石漠化的白水村一代,实施了连片的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坪上乡针对土质以胶泥土(粘土)和基质土居多,特别适宜冰脆李种植。在石漠化严重的石旮旯里,栽种包谷收入很低,但栽种冰脆李收益就非常可观。一株冰脆李可卖几十上百元,一个石旮旯里栽种一株,经济效益比传统栽种包谷翻了几十番。于是乡党委政府发动群众大面积种植冰脆李,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石漠化治理起得了良好效果,坪上乡被确定为全国生态重建石漠化治理的示范点,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石漠化治理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

  “冰脆李”鼓了农民钱袋子

  从2000年起,坪上乡利用退耕还林科技示范项目开始实施冰脆李种植,建立了坪上村九龙坡冰脆李种植基地、和平村蜂子岩冰脆李种植示范点、革渣哈呼冰脆李种植基地、石板村冰脆李种植基地等。在退耕还林、扶贫、贵航、民族、科技项目等方面,优先扶持冰脆李种植。特别是在2007年以来,每年投入150万元,实施2000亩冰脆李,连续实施5年,目前已经实施了两年,2007年实施的2000亩已通过了市级验收,2008年实施的2000亩。打破了冰脆李小规模种植的格局,推行连片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进程迈进。在和平、坪上、毛栗、革渣、渔塘、沙戈、岩上等村形成了连片种植,力争在几年内冰脆李种植规模达20000亩。目前,全乡冰脆李种植面积已达14000余亩,其中7000余亩已到盛果期,冰脆李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鲜果远销贵阳、毕节、四川等地。冰脆李已成为坪上乡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昔日的石旮旯里,如今已经长满了茂盛的开始挂果的冰脆李。为了加强管护,坪上乡推行 “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操作模式,调动了农民种植冰脆李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大户。如和平村芦稿冲组冰脆李种植大户李进光,凭着科技项目的援助和自己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所栽种的冰脆李达20多亩,年产值达上万元,仅去年其进入盛果期的李子出售,收入就达3万余元。李进光说,以前的冰脆李只图卖个盐巴钱,现在的冰脆李不要说买盐巴,就是买小车都买得起。坪上冰脆李以色鲜、果大、皮薄、清脆、味美吸引市场,鲜果远销贵阳、毕节、四川等地,为打开市场前景,坪上乡于2004年7月正式为冰脆李注册“夜郎”牌商标,在和平村投资30余万元建成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果品批发市场,冰脆李拥有“身份证”和销售基地之后,正稳步走上市场化道路。冰脆李已经成为该乡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正向“上规模、树品牌、闯市场”的路子迈进。

  “茶绿装”穿在2000亩坡地上

  坪上乡海拔1580米的七村,昔日的坡地已被层层翠绿的梯带茶园所取代,男女老幼正在坡地里栽种茶叶,一派繁忙景象。结合“推进石漠化治理,打造生态示范乡”这一主题,坪上乡并将发展茶叶种植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产业加以培植,下大力落实好茶叶种植,通过产业化扶贫项目,今年实施2000亩茶叶种植,为了确保茶叶种植项目落到实处,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茶叶种植项目任务,坪上乡结合实际,在七村、坪寨村、果陇村实行连片种植,共覆盖农户443户种植面积2000亩。为把茶叶种植抓紧抓实,坪上乡实行领导包干部,干部包户、包地块的原则,全乡干部人人齐动员,个个有任务,全面落实包保责任,确保茶叶种植项目落到实处,专门抽出了10名工作人员对项目农户进行丈量土地,保证2000亩茶叶种植面积,实行干部包户、包地块,对于丈量好土地的农户,进行宣传发动,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进行整地、开沟。

  家是七村的坪上乡工作员彭志兴家和我们算起了这样一笔账,他家从2001年起种植了30亩茶叶,正规投产的7亩多茶园每年有一两万的收入,家里的土地全部种上了茶叶,比种粮食要强四五倍。七村——坪寨——果陇连片茶园,将成为高山之上老百姓的“绿色银行”。(黄海燕 张海 赵华东 彭志兴)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