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浙江缙云后吴村:“绿色银行”生金流银

2009-11-02 15:31:11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村外群山竹木郁郁葱葱,村内高楼错落有致,平整而宽敞的水泥街面,两侧一排排楼房齐刷刷排列着。街道旁,村民们在悠闲地晒着太阳,看报、下棋、谈天说笑,处处显现着“都市”的气派。

  浙江缙云三溪乡后吴村治保主任兼护林员吴亦土指着不远处的杉木林告诉我们说:“村里能有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林木产生的‘绿色银行’。早在20多年前,那里是一片荒山。当时,村双委决定要把这1700多亩山地变成杉木林,那时,村里没几个人相信这是真的。现在,村集体资金每年可收入20多万元,村子里的公益事业开支全靠林木产生的集体资金,村里建起了自来水厂、综合市场和农民公园,乡亲们都挺高兴的。后吴村现在既是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还是‘小康示范村’呢!”

  后吴村是缙云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全村共有581户1384人,有耕地530亩,山林8565亩,其中统管山有7200亩,人均山地面积达到7亩,是个典型的山多地少的山区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后吴村党支部依托本地独特的山区环境实际,挖掘潜力,统一思想,念好“山”字经,做好山上文章。但本村自实行山林责任制后,山林失管现象严重,部分农户主动要求村集体代管责任山。针对这一现状,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村支委会议、支委扩大会、党员大会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召开村民大会表决,结果96%的村民同意农户保留自留山经营管理权,责任山实行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造林、统一采伐、统一防治病虫害,收益由村和户按二八比例分成的“五统一分”山林管理经营机制。

  该责任制由村里统一规划,根据山的地力、远近、高低等条件,进行分门别类,按林木种类、品种进行分片育林。即在矮山发展杨梅、板栗、油茶为主的经济林,在远山、中等高山发展杉木、毛竹、厚朴等实用材料和药用经济林等,在高山发展短毛松、柳杉等林木。在发展林木中,由村里统一购买苗木,统一上山栽种,统一施肥和管理。村里制定管理制度,在封山、造林、管理的纪律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并不折不扣予以执行。对成材林木,由村里统一采伐时间、采伐地点,分片区建立循环采伐制度,做到采伐一片,育林一片。

  后吴村山林收益遵循“取之于山、用之于山、用之于民”的以山养山、以林富民的原则,实现了良性循环,即当年山林收入的50%必须用于抚育和开发项目。截止目前,新抚育杉木基地1700多亩,茶园630多亩,笋竹两用林868多亩,板栗450多亩,茶叶300亩,厚朴200亩,短毛松100亩及实用材林、经济林,每年都可为村集体提供20余万元的收入。村民收入逐年上升,目前该村人均收入达到7800余元,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赢。

  现在的后吴村遍山翠绿,满目葱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9%,村里近几年单来自山林收益就达180多万元。2000年经卫星拍摄,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称号。山林成了该村的“绿色银行”,成为一座生金流银的宝矿。

  面对未来,村党支部书记朱唐洪充满了信心:“近年来村里加强了民主管理,全村干部群众思想统一了,目标明确了,发展充满了活力。”(缙云县学习实践办)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