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四川高坪青松乡:产业在机场边“起飞”

2009-11-18 16:54:1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川高坪区青松乡是南充机场所在地,几年前因为修建机场而成为失地农民的一批村民,现如今,却在乡党委的鼓励扶持下,重塑信心,苦干实干,成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骨干。喧嚣的机场旁边,新兴的现代农业产业已经助跑起飞。

  “重拾信心”:守得云开见月明

  由于修建机场和航空港工业集中区的快速推进,导致该乡部分农民因为失去土地而“突发性转轨”成为失地农民。一下子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创业缺项目,打工缺技术,许多失地农民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彷徨,“无所适从”的他们甚至一度到市区上访。

  为了让失地农民“顺气”,该乡切实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入手。共为570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15户特困户提供了民政救济。同时,拿出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帮扶专重大户、贫困户48户,安排100名失地农民在航空港工业园区实现就近上岗。乡上指导各村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310余万元,兴建村道水泥路6.5公里,社道绕村路15公里,初步形成了“村村通”的交通网络;投资8万元,新增天然气用户20户;投资130万元,完成了场镇居民自来水安装工程。

  为了给失地农民“鼓气”,乡党委主动与区劳保局衔接,每年都举办劳务技能和产业技能培训6期以上,目前已培训失地农民500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该乡还分批组织失地农民,到位于南充市顺庆区潆溪镇和华凤镇的大百合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成都市三圣乡等地考察学习,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增强了失地农民的信心。

  “党员示范”:而今迈步从头越

  双黄村党员郑小飞在土地被征用后,不等不靠,拿出自身仅有的5万元存款建起了山羊养殖场。在乡畜牧指导员的帮助下,他边学边干,慢慢摸索山羊生活习性,掌握山羊生长特点,逐渐成为养羊的行家。目前他的养殖场常年存栏达200余头,种羊50余头,年收入达5万多元。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他还帮助本村5户人走上特色养殖之路。

  桐子坝村党员刘伟是一名“赤脚医生”,在乡上开着一个原本生意不错的诊所。他却放着好端端的医生不当,回村办起了年出栏肉兔2万只的养兔场。“我们夫妇俩也是失地农民,唯一不同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想用事实告诉我的妻子,只要人勤快,在哪儿都能挣到钱。”

  像郑小飞、刘伟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青松乡响亮地喊出了“我是党员我示范”的行动口号,涌现出了25户帮带力强的优秀党员产业示范大户,走在了农业产业科学发展的前列,极大地调动了全乡广大农民群众的创业积极性。

  “百舸争流”:大鹏一日同风起

  站在桐子坝村失地农民何莉慧开办的养殖场一楼阳台往下看,围网里5000只公鸡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十分“壮观”。“这些都是重庆的饭店预订的,只要公鸡。因为全部喂红苕和苞谷,还喂一些虫子,所以是绿色土鸡。”提到虫子,何莉慧显得尤为兴奋。在养殖场的二楼,饲养着数百屉的黄粉虫,每天被淘汰挑选出的虫子,就成了土鸡的“点心”。“黄粉虫也是专门的公司订购的,属于订单生产,不愁销,见效快。”因为不愁销路,何莉慧决定明年把规模再扩大一倍。

  而就在何莉慧养殖场对面,矗立着一家现代化的养猪场:占地35亩,建房面积1800平方米,全部安装自动饮水系统和监控装置,建沼气池85立方米,种植果树、牧草30亩,可实现年出栏生猪5000头,仔猪1000头,常年存栏母猪100头。这样的“大手笔”也是出自外来业主和本地农民杨国洪、何晓琴等人之手。

  “为切实解决种养殖户销路问题,我们利用乡友会、驻区高校和企业,大力推行了订单农业。”乡党委书记何天润如是说。据了解,该乡已涌现出种植面积达50亩以上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大户20余户,花卉苗木种植大户10户,饲养土鸡、土鸭、山兔、山羊、生猪等养殖大户60余户。依托千亩青松林海,开办特色农家乐6户。(张扬)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