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四川嘉陵区桥龙乡:“土人才”做精“羊品牌”

2009-11-18 16:55:2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四川嘉陵区桥龙乡立足乡情实际,发挥乡土人才优势,打造“桥龙”嘉陵黑山羊品牌,现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

  点菜式培训,“土农民”掌握“新技术”。为提高“黑山羊”养殖的科技含量,缩短养殖周期,扩大养殖规划,增加养殖收入,该乡将养羊技术培训放在首位。在培训时,该乡党委政府根据黑山羊养殖需求列出“菜单”,群众根据自身需要按“菜单”“点菜”或自主“点菜”,乡上收集群众“菜单”汇总后,进行分类培训。今年年初,该乡列出了黑山羊品种选择、配种技巧、疾病防治、规模养殖技术、销售技巧等16个培训项目,农民群众自主选择1-3个培训项目,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汇总。全乡在家的4300余名群众自主选择了所需项目。为确保培训的长期性与实效性,该乡依托农业服务中心,成立了农民学校,由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校长,聘请西华师大吴迪等5名教授、区农业局等相关部门16名专家、乡农业服务中心干部、桥龙村等6名村优秀支部书记和全乡38户养殖大户业主为教员。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等形式,85%以上农民学到了养殖专业技术,提高了养殖水平。桥龙村3社农民陈跃激动地说:“以前山羊一生病,我们全家就慌了。这几次培训,我集中选了疾病防治的课,学了觉得很有用,好多常见病心里都有底了。”

  循环式回流,“致富人”兴起“大产业”。为做大做强黑山羊产业,该乡创造性推行人才“循环式”回引。乡党委、政府先支持部分缺资金的干事能人外出务工,在实现一定的资本积累后,再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招引其回乡创业。今年以来,政府免费提供就业信息420条,帮助1400余名农民找到了较好的务工路子。成立10支党员义务服务队,帮助241户因人员外出而缺劳的群众抢种抢收。积极协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28起。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张新义、何建文等120名致富能人打工归来,带回资金200余万元,先后建成10多个黑山羊规模养殖发展基地。张新义夫妻将挣回的20万元及争取的信用社低息贷款5万元全部投入黑山羊养殖,规模养殖种羊50只,年出栏肉羊200余只,收入近10万元。他们感叹:“在外打工飘来飘去,钱又不好挣,现在回家干起老本行,技术资金不用愁,再累也有劲。”

  结对式帮扶,“贫困户”走上“小康路”。为真正叫响“黑山羊”品牌,实现全民致富的目标,该乡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发展大户与困难户“1+1”或“1+X”结对帮扶机制。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今年全乡96户养殖大户与135户困难户结成了帮扶对子。通过技术上指导,资金上帮扶,销路上帮助,困难户脱贫率达98%。仅此一项,实现人年均增收400元。桥龙村9社脱贫群众杜小虎充满感激地说:“过去我也养黑山羊,但苦于无资金没办法。去年,养殖大户杜国阳赊了3只即将下崽的种羊让我养,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在杜国阳的指导下,踏实肯干的杜小虎逐步壮大规模,现已拥有母羊10只,年出栏黑山羊60余只,收入达3万元左右,实现了脱贫致富。在乡土人才的帮助带动下,桥龙乡“黑山羊”规模迅速扩大,现已实现年出栏肉羊3.5万只。仅此一项,年收入就高达2300余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嘉陵肉羊第一乡”。(蒋鹏程 陈旭勇 母文莉)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