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经岭村:昔日小山沟 今朝幸福村
2009-12-02 09:08:1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经岭肚不饱,辛苦收成少;小伙媳难找,姑娘往外跑。”这一句顺口溜,生动地反映了安溪县城厢镇经岭村过去的贫困窘况。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经岭村党委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深入学习调研、推动思想解放为抓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边查边改,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和谐发展,呈现出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互动发展的喜人局面。今年1-10月,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40元,村财收入110万元。
以“促进村民增收”为出发点。经岭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加村民收入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村集体经济逐年增强。一是深入调研明确发展思路。在学习实践中, 经岭村把拓宽致富渠道、明确发展方向作为学习实践活动重要任务,采取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调研,召集全村党员、人大代表、经济能人等围绕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展开讨论,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确定了“以工带农、工贸联动、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路子。二是发展种植业。针对山地多特点,把大力发展麻竹产业作为发展经岭经济的特色项目。组织村两委和群众到漳州麻竹生产基地参观学习,以村委会和经济能人股份形式高起点、高质量规划种植,经精心科学管理、效益显现。目前全村已种植麻竹1000多亩,年产量5000多担。引资创办了绿色食品加工厂,形成种植、加工、服务一体化的麻竹产业,年创利50多万元,有效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三是创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毗邻县城的特点,积极探索创办村级工业园区。通过召开村民代表民主决策听证会议和多方协调沟通,完成征地和平山填谷工作,在山沟沟里建设起了总投资5000多万元、200多亩规模的工业区,顺利引进了年产值能力5亿元的英发工艺品厂,年创税利上千万元。在该项目的带动下,净水厂、食品厂、商贸、餐饮等服务行业也相继发展起来,解决了300多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以“牢固战斗堡垒”为着力点。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学习实践中,经岭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打造一支团结协调和管理民主的村党组织队伍。吸收能人强班子。引导经济能人回乡参加选举,提高班子带领村民致富的本领;将那些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年轻能人选拔培养成为党员和村后备干部,充实到村党委班子。加强培训提素质。在干部培训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先后组织班子成员320余人次,到各级党校、慈山农中参加学习培训,邀请省、市、县有关领导和专家到村里授课,提高了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管理升形象。在干部管理方面,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在村里建立了“月汇报交流”制度,每月第一天召开两委会议,交流情况,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建立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每年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作书面检讨;建立全体村干部坐班制度,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让群众都能找得到人,方便了群众办事。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努力,经岭村党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本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为民办好实事”为落脚点。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把解决突出问题当做首要任务来抓,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00多万元,拓建硬化14米宽村主干公路3公里、角落公路10公里,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的问题;投入30多万元实施农电改造,投入30多万元,建设电讯设施,满足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需求。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300多万元,从治理脏、乱、差和拆旧建新入手,推动“三清六改”,拆除旧房5000多平方米,填埋茅厕100多口。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入50多万元平山填谷,建设“春山园”公园2500平方米;投入100多万元建设村民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阅报栏、文娱体育健身等设施。如今,村里水泥路四通八达,乡村小别墅四处开花,春山公园到处欢声笑语,村民过上了更加幸福和谐的生活。(安溪县委实践办)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