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上岗一个人 脱贫一家人 稳定一批人

内蒙古突泉县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援助纪实

2009-12-22 11:04:09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再就业让我的家庭走出困境,也让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树起了信心。”这是牤牛海煤矿下岗职工张跃文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时说的肺腑之言。在突泉县,像张跃文这样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的还有很多,这主要得益于该县实施的就业再就业援助工程。内蒙古突泉县就业再就业援助工程以就业援助为核心,以小额贷款发放﹑公益性岗位安置﹑零就业家庭援助﹑“三险”补贴发放为着力点,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截止目前,共发放小额贷款1416万元,1871人走上了创业和就业之路。

  实施就业援助,为下岗职工撑起一片天。为解决低收入居民就业再就业问题,该县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突泉镇康乐居委会张跃文满怀感激地说:“多亏了就业局给了我重新就业的机会!我一家4口人生活才有了保障。”张跃文在牤牛海煤矿下岗时已近40岁,由于年龄大,没有技术,想干点啥都是困难重重。在一没资金﹑二没技术的情况下,几次创业不但没挣到钱,还把家里原有的一点积蓄都用光了,一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县就业局了解到张跃文的情况以后,今年把他安置在永盛摩托车配件商行工作。现在张跃文一个月不但能挣到800多元的工资,还得到三险补贴2200多元。张跃文一家又恢复了往日的欢笑。

  公益岗位开发,为零就业家庭注入活力。为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稳定就业,该县按照“源头控制、动态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确保落实”的总体要求,为零就业家庭就业专项援助活动提供政策保证。通过包片负责、上门入户等方式,扎实开展了零就业家庭调查摸底,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基本情况台账和信息档案,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为零就业家庭稳定就业“上保险”。实行零就业家庭自我申报、每月入户调查制度,随时掌握辖区内零就业家庭变化情况,跟踪服务。以开发公益性岗位为突破口,立足街道社区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在保安、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安排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岗位的“4050”下岗失业人员及零就业家庭人员每月提高岗位补贴150元。今年,共为17家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用工单位补贴了工资,发放工资补贴49.54万元,为188个行政村188名劳动保障协理员补贴岗位工资18.8万元。办理再就业《优惠证》858本,不少下岗职工拿着《优惠证》开办了企业,享受了国家的税费减免及“三险补贴”政策。

  打造劳务输出培训品牌,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该县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坚持“重点重抓、突出品牌”的原则,精心培育、全力打造劳务输出培训品牌。现已培训644名农民电焊工,经过劳动部门的鉴定,均取得了《电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农民电焊工,除一部分在盟内实现就业外,其余均在外地企业实现了就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秦皇岛等地。截止目前,该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7期,包括家政、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按摩、驾驶、特色种养殖技术等种类的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其中失业人员培训52期,培训2847人;农牧民人员培训40期,培训1940人;失业人员培训中的创业培训22期,培训534人。有928人取得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电焊工644人,厨师面点262人,保健按摩22人。新创造就业岗位1135个,实现成功创业 370人。突泉县实现劳动力转移42533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劳动力转移输出基地52个,培养劳务输出经纪人203人。实现年务工创收近2亿元。(张文华 张颖慧 董勋芳)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