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沐尘乡:谱写发展“三部曲”唱响畲乡“幸福歌”
2009-12-22 11:02:5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浙江龙游沐尘畲族乡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位于浙江省龙游县南部,距县城30公里,与遂昌县交界,全乡现辖10个行政村,3687户总人口11758人,其中畲族人口3810人。近年来,沐尘乡围绕建设“富裕平安和谐新畲乡”的目标,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创新理念,积极谋划,谱写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特色农业富民的“三部曲”,为农村、农民、农业带来新气息,为打造“幸福畲乡”夯实基础。
谱写环境“整治曲”,唱响农村“焕颜歌”
美丽小区平地起。沐尘乡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全乡有近6成村民居住在山上。不仅给村民生活起居带来众多不便,也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去年以来,沐尘乡借着全省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这股东风,大力推进下山脱贫建设,坚持群众自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鼓励山民转移居住。同时,科学规划下山脱贫集居点,选定交通方便、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双溪、沐尘、庆丰3个集聚点,统一建设下山脱贫生活小区。截止目前,已建成脱贫新居42栋,每栋占地110平方米,下山脱贫农户住进了新居,享受“一户一居”的庭院式生活。从陡俏的高山泥坯房变成如今的平地高楼,从坑坑洼洼的泥泞山路到门前屋后平整的水泥路,怡人的花草树木,醉人的鸟语花香,与城里的生活小区不相上下。如此大的变化带给山民无尽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依山傍水乐农家。去年下半年,全省重点水利项目——沐尘水库在该乡落成。该乡依托沐尘水库独特的山水景观和生态资源优势,围绕“畲家庭院”和“特色饮食”做文章,潜心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乐趣,突出当地的畲家民俗风情、风味特产和人文内涵的优势,就地取材,开发了一批当地小有名气的环库旅游项目。同时,去年12月,乡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外地客商,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龙游县最大的农家乐项目——坑口森林山庄。该农庄集筹办会议、餐饮、垂钓、爬山等于一体,使游客在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中忘却纷繁尘世的喧嚣,在赏畲家风情、品名人文化、尝名优特产中对沐尘流连忘返。旅游“农家乐”的开发,不仅大大提升了山村的品味,也为乡里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改头换面展新貌。近年来,通过康庄工程建设、林区道路建设、村庄整治等工作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面焕然一新。水泥路,蜿蜒盘旋,连通了全乡10个行政村的全部脉络。露天厕所,凌乱的垃圾堆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公厕和崭新的垃圾桶、垃圾池,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大为改观。傍晚时分,迈步入村,更有一盏盏崭新、齐整的路灯扑面而来,应了这灯光的点缀,伴着青山绿水、炊烟袅袅、小山村的夜晚,弥漫得格外陶醉动人。
谱写生活“提升曲”,唱响农民“惬意歌”
享受“家门口”就医。沐尘乡离城市距离较远,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为方便村民就医,该乡在沐尘村、梧村村、马戌口村新建了三家社区卫生服务院,敞亮的院房坐落有致。且随着不断完善的医疗卫生改革体系,这“家门口的医院”基本用药的药价与厂家实现了零差价甚至更低,让农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实惠,既方便又省钱。农民们的健康意识随之有了极大的改善,有病就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近短时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工作正在红红火火地进行。这一向农民要钱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却完全变了模样,各村会议室里,主动来参保的农民,个个满面春风,把会议室围得水泄不通。
享受“城市化”生活。近年来,该乡以县里创建“体育强县”、“乡村文明俱乐部”建设为契机,加大公益事业建设。以往,只有城里有的篮球场、高科技健身器材、健身小区,现在,活生生地来到了农民们的跟前,着实让农民过一把“城市化”生活瘾。据统计,全乡有4个村建成篮球场4个,5个村建立健身小区。部分村还成立了文体活动中心,专门提供场地供农民们在劳作之余的闲暇时光健身跳舞。活动中心里乒乓球桌、羽毛球拍等设备也都应有尽有。文体活动中心成农民们的娱乐天堂。此外,全乡10个村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其中有两个村还装上了数字电视。通电话3257户,83%的农户拥有一部手机,87%的农户拥有摩托车等车辆,特别是随着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补贴和国家宽松的信贷政策实施,更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消费欲望,改善了生活水平。
享受“特殊化”待遇。以往只有国家干部、单位人员、学生、城市市民等才有个人档案。而如今,在沐尘农村,普通农民也有了自己的档案。9月份以来,该乡通过组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开展“夜访农户”活动,深入基层开展沟通式、摸底式、服务式的走访,为村民建起“农户档案”。档案上户主姓名、年龄、收入、主要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一应俱全;生活上的问题困难、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一一在册。村、乡两级干部通过民情档案,及时为村民送服务、解难题。
谱写结构“调整曲”,唱响农业“致富歌”
“短平快”项目立竿见影。乡党委把推进下山脱贫与促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促进山民转产专业。沐尘乡社里村在省委统战部的扶持下,发展了湖羊养殖,半年不到的时间,湖羊数量已从50头发展到220多头,带动养殖户20户,从村集体养殖发展到了农户与村集体相结合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十分乐观。双戴村的芦花鸡养殖也初现规模,1.65万羽的芦花鸡,每只的净利润可达15元以上;马戌口村的吊瓜种植发展了56户,种植面积达到271亩,每亩的净利润可达1500元以上,第一年的产值就不下40万元;还有庆丰、双戴等村,积极发展高山白茶、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普遍较高。逐步改变了单一种粮的局面,形成了粮、饲、牧相结合的种养模式。使有限的土地产出了原先几倍的效益,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
“合作组织”引领发展。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沐尘畲族乡要发展加工龙头型企业很困难。为此,该乡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联合农技部门、供销社等部门兴办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近年来,全乡创建了“金珍”食用菌合作社、“ 小鱼儿”生态鱼合作社、高山白茶合作社、提子合作社、香菇合作社等组织,在保护农民利益、沟通市场信息、组织农产品营销、打响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等方面发挥了具大作用。今年上半年,提子合作社协助沐尘村红提种殖户抓好土地流转,扩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解决单纯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的问题,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多亩,亩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是单一种粮的20倍,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目前,双溪等村也纷纷加入了提子种植行列,市场前景看好。(朱娜 汪一平 陈俊梁)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