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翠屏区菜坝镇峰洞村立足“比、实、干”促进科学发展
2010-01-04 12:44:04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川宜宾翠屏区菜坝镇峰洞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在“比”字上找根源,在“实”字上聚人心,在“干”字上求满意,使全村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解放思想,在“比”字上找根源。峰洞村是菜坝镇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收入不高的一个村,虽离城十公里左右,属于典型的“灯下黑”地理位置。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村党支部以“三走进三服务三提升”为实践载体,开展“五访五问”活动,广泛收集问题,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围绕“解放思想破障碍,我应做什么?实干巧干促增收,我能做什么?化解矛盾构和谐,我做了什么?共同致富建强村,我该做什么?”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什么”组织大讨论,分析查找了“思想保守、心胸狭隘、不思进取”等问题的原因,有效地解决了“修路不愿出土地、搞项目不愿出钱出力、顾小家不顾大家”的问题。针对曾经是一个村的该镇工农村通过实施扶贫新村建设取得明显变化的现实,峰洞村村民纷纷让出自己的土地、投工投劳、出钱出力,主动善为,在今年8月争取了扶贫新村工程在本村实施。
齐心协力,在“实”字上聚人心。村两委坚持以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取信于民。废除了修房造屋等请村干部吃饭的“惯例”制度,完善了村干部定期不定期收集意见建议、带头帮扶、参加义务劳动、村社干部和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等制度,充实了“一事一议”的内容和方法,扶贫新村建设项目实行“阳光”操作,采取“村、社、户”三级公示制度,让群众明白和监督,使群众心服气顺,切实保障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村干部带头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组织全村在家28名党员义务修路,妥善解决了四社陈某、五社但某等6个社50多户村民在修入户路、连户路中的土地等问题,公正处理了五社张某两兄弟修房中的纠纷,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艰苦奋斗,在“干”字上求实效。村党支部以扶贫新村实施为契机,组织动员全村群众苦干加巧干,改变山村贫困落后面貌。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落实了村民“自主选代表管理、自主决定采购物资、自主决定分配”的“三个自主”原则,发挥村民特长,擅长经营的负责购材料,会泥工的负责浇筑路面,是石匠的负责沟渠整理等,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有效解决了项目实施中的信访和矛盾纠纷。60多岁的赖泽元老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不顾身体差,在工地上干石匠活已有3个多月。五社李家嘴附近11户39人,投工投劳600多个,人平捐资800多元,修建了一条长800多米的公路,解决了11户人外出卖菜难题。到目前,全村在蔬菜种植的基础上建设苦竹基地100亩,核桃种植80亩;改建房屋85户、维修整治山平塘2口;完成入户路建设7公里,连户路6公里,村道整治5公里。基本实现了路到户、水到家、旧房换新装、产业连片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的问题,全村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黄伟 聂家芮 李兵 王渊博)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