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贵州岑巩注溪哨坪村:小小文旦柚使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0-01-13 10:59:39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我种植的30亩文旦柚获得大丰收,纯收入达26000多元。”这是贵州省岑巩县注溪乡哨坪村村民吴志洪面对笔者采访时所说的话。像吴志洪这样发文旦柚财的在哨坪村还很多。今年,哨坪村实施的1000亩文旦柚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全村总产文旦柚15余万公斤,创收45万元,小小文旦柚使村民生活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注溪乡哨坪村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提出了以“优势、结构、协会、基地、培训、服务、市场、前景”十六字方针为指导的文旦柚种植产业规划,带领群众共赴小康之路。

  依托自然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为了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该村通过走访、调研,充分依托地域优势,开辟了以文旦柚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小康之路,制定了生产基地发展规划,把种植任务下达到各组;专门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各党员为成员的领导实施小组;搞好种植示范点建设,全面推动整个文旦柚种植产业的发展。目前,哨坪村是全乡唯一的文旦柚种植示范点,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当之无愧为注溪文旦柚种植的“领头大哥”。

  发展果品协会,拓展种植基地。一个好的产业需要一个与之相适的生产模式,为此,该村多规划,勇探索,创新思路,搭建了“协会+基地”模式的生产平台。该村干部、群众带头成立了果品协会,制定协会章程,规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先富带后富为宗旨,实现大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还投入相应资金,加快种植基地建设,扩大文旦柚种植规模,使文旦柚成为哨坪村不可动摇的支柱产业和主导力量,以提高其知名度,推动本村经济发展。并充分把握好协会和基地之间的衔接作用,做到不脱节不越位不重叠,利用好县农、林两部门的小额扶贫贷款,搞好文旦柚的规模化发展。目前,该村已有果品协会一个,果园场一个,扶贫贷款受益果农达40%以上。

  加强技术培训,提供咨询服务。为达到科学种植、提高产量质量和增加收益的目的,同时培育出更多的技术骨干和种植能手,该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提供到位的咨询服务。采用理论讲解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种植技术走进田间地头,更贴近实际,受教农民达40余人。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培训模式,选派果农外出学习,“为我所用”。把握涉农部门邀请贵大农学院教授和黔东南有关专家到岑授课的机会,组织选派果农代表现场听课。目前,全村接受培训的农民达100人左右。

  培育广阔市场,展示美好前景。文旦柚的经济价值最终是以它的销售情况好坏和给百姓带来收益来确定的。为此,该村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销售体系。村果品协会积极参加各种展销活动,主动出击,扩大产品知名度,产生品牌效应。邀请各果品商在果实成长季、成熟季参观游园,提高无公害绿色产品的信任度,拓宽销售渠道。加入全国一站通农村供求信息网,加大宣传力度,赢得更多客商。目前,文旦柚已走出注溪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分获“贵州省名牌农产品”、“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和“奥运推荐果品”荣誉,2008年9月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产品。群众守护着棵棵文旦柚鼓足了农民群众的“腰包”。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