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变旧貌 科学发展换新颜
内蒙古固阳县王家渠村: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转变
2010-01-13 10:50:58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位于大青山北麓的内蒙古包头固阳县下湿壕镇王家渠村以前是出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靠马铃薯、黄芪、山茶等特色种植业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村党支部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立足实际,转变思路,以稳定农业为基础,在矿业、运输业上大做文章,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前的“贫困村”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着眼于打牢根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注重抓好“两委”班子自身建设。班子主要负责人积极争取参加市、县、镇三级党委组织的各类培训,先后参加集中培训班10多期(次),参加新农村学习考察2次,开阔了眼界,开启了思路。在“两委”班子的强有力带动下,村级群团组织健全,综治、调解、民兵等组织发挥作用突出。注重村级制度的建设。近年来,结合实际,完善了村“两委”班子议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努力用制度来规范各项工作,用制度来赢得党员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参与和支持。注重党员发展工作。面对村里62名党员中,60周岁以上的占52%,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只占41%,党员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党支部以“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两年来,先后吸纳4名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青年加入党组织,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着手于地区实际,科学确立发展思路。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积极倾听村民的意见建议,认真反思发展思路。近年来,黄芪市场饱和,价格日益下跌,特色种植业后劲不足。如何充分发挥村内蕴藏丰富的优质铁矿石优势,坚持多产业科学发展,做到依托铁矿又不完全依赖铁矿,找到一条更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让村民们尽快富起来。“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调查走访,征求多方意见,与全体村民讨论,最终确立了“稳农、兴矿、发展运输业”的总体发展思路。“稳农”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保持农业的基本稳定,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被破坏;“兴矿”就是依托本村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招商引资,走工业化道路,使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发展运输业”就是要借助矿藏的开采,鼓励先富起来的村民购买运矿车,在运输上大做文章。
着力于真抓实干,农业强基工业致富。“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发展思路,千方百计付诸实践。经多方协调争取,今年以来,新打机电井3眼,配套管泵8台,埋设地下输水管道4000米,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清理旧井6眼。村集体出资5万元,为大水圪洞、西卜子两个自然村安装了自来水,“稳农”初显成效。产业发展方面,成功引进泰恒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共同开发铁矿,一次性解决村里150人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协调泰恒贸易有限公司为村里女55周岁、男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50元到150元不等的养老补贴,每年给每户村民1吨煤。在村党支部的精心筹备下,成立的王家渠运输车队,52辆矿车实行了一元化管理,实现了集约化运营。矿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商品零售、汽车维修、餐饮服务业蓬勃发展,今年预计农民经济收入可达480万元以上。(李矗 王河龙 付宇)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