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广东翁源龙仙镇:创名优品牌 兴生态旅游 建和谐城乡

2010-01-25 15:28:2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围绕县委提出的“强投资,优产业,保增长,重民生”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创名优品牌,兴生态旅游,建和谐城乡”的主题和“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及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主要原则,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深化学习重实效 打牢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为了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该镇坚持实行分类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精心组织学习调研活动。

  学习形式求活。通过举办培训班、上党课、驻村和联村干部辅导、邀请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教网等形式,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为增强学习实践活动效果,做到学有典型、干有榜样,该镇选送了青云村优秀党支部书记曾庆福同志作为全县“为党旗增辉”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之一参加全县巡回报告会。积极组织广大镇村党员干部,认真聆听县委学习实践办组织的“为党旗增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通过报告会,使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充分认识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意识到新时期共产党员所要肩负的重任,激发了他们创业的激情和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拓宽了发展的思路。另外,与学习《兴村三十六策》活动结合起来。该镇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学习和撰写心得体会,并把学习总结工作与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结合起来,认真查找村委在推动农村工作科学发展、民主管理、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为下阶段工作明确了整改的思路与方向,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

  学习覆盖面求广。对年老体弱和因特殊情况不能集中学习的党员,选派党员与其结成帮学对子,实行一对一辅导,面对面讲解;对外出党员,采取邮寄送学、短信送学的形式实现全覆盖。并将入党积极分子和致富能手纳入参学范围,有效拓展了参学范围。

  学习内容求新。坚持把学习理论和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教站点,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科学发展观理论、农村法律法规、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维稳、村民自治、村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邀请省农科院、华南农大、暨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院校专家教授,以及市、县农业技术人员举办了蔬菜、果蔗、蚕桑、三华李、毛杂竹、九仙桃、藜蒴、养猪、养鸡等13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村党员群众2300多人次。

  通过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深入开展调研活动,使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了科学发展的信心,提高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

  创新载体重实际 夯实了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

  实施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把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该镇结合农村实际,把实施 “创业领头雁”活动作为重要抓手,以“帮一户,带一村,兴一业,富一方”为主要目标,组织全镇农村党员开展了“为党旗增辉,争当创业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并把这项主题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今年9月份以来,全镇筛选了28位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创业领头雁”,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从农信部门分别为他们提供了2-5万元共12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扶持他们创业致富。这些示范户带头创业示范,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与农村党员群众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活动,努力形成“先富带后富,齐奔致富路”的创业热潮。通过实施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瓶颈”问题,激发起了农村党员和农村青年的创业致富热情,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了创业致富动力。这项活动还使农村党员提高了创业致富本领,在带头创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中彰显了先进性,树立了新形象,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开展村干部承诺评议考核,加强村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按照县委的工作安排,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全镇于12月份组织各村委除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之外,还开展了村干部承诺评议考核,让村“两委”干部与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小组长面对面谈思想认识,并对明年工作进行郑重承诺,然后由参会的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以及村民小组长进行民主测评,再由镇党政班子讨论,对每个村干部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进行考核,评议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及经济待遇挂钩,凡考核为称职以上的发足一年1200元的绩效补贴,基本称职的发80%,不称职的不发。通过这一活动,打破“大锅饭”,形成了科学的工资福利分配制度,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较好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建立了上下约束机制,强化了镇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促进了村民依法自治,规范了村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夯实了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

  整治后进党支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着力调整党组织的设置。龙仙镇卫生院党支部由于乡镇撤并,三华卫生院和南浦卫生院偏远,管理不便,于是“三合一”合为一个党支部;小学党支部由于学校撤并,教师减员,比较分散,管理不便,镇党委决定把17个小学党支部合并为4个党支部。通过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加强了管理,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同时,整治后进党支部。针对一些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问题,镇党委及时调整了党支部书记,从而解决了“两委”关系不和的问题,同时对“两委”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加强了沟通,增进团结,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突出特色重实践 理清了科学发展的思路目标

  该镇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特色经济发展战略。

  做大做强三华李、九仙桃、李洞柑、青云扁豆、群陂蚕桑等特色产业,创名优品牌。目前,该镇的水果、蔬菜、蚕桑产业发展迅猛,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种植扁豆2500多亩,蚕桑2800多亩,全镇党员种养专业户达150多户,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的支柱产业。

  加快青云山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创林业生态镇,兴生态旅游。位于该镇的青云山已被列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镇村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创建林业生态镇,灭荒造林,护林防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政管理,为创建生态旅游业奠定基础。

  配合东华寺景点建设工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东华寺地处于该镇,目前还有很多后续工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征地用地问题,群众矛盾纠纷较多,该镇党委密切配合景点工程建设,派专人负责,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顺利推进东华寺景点工程建设,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扎实推进乡村清洁美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之乡。针对农村“脏乱差”问题,该镇于9月开始启动乡村“清洁美”工程,通过3个多月的整治,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全镇农村环境卫生得到较好的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力遏制,村民卫生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

  突出为民办实事 提高服务群众促和谐的能力

  该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检查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准,大力实施“三大惠民工程”,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成效。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今年正逢大旱之年,作为旱情严重的镇场之一,全镇共有2.7万余亩农作物受灾,其中重灾1万余亩。在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抗旱救灾的同时,全镇积极从各方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各地水利设施,造福于民。据统计,共累计投入20多万元完善青山、新坪、马墩防洪堤建设;投资20.3万元完成青龙水圳维修及镇“三合一”分队工程建设;投入210多万元完成桂竹、中心、群陂三项食水工程建设;投入160万元,全面完成了全镇冬修水利工程,共完成大小水圳清淤维修110条,达250公里,完成土方14万方,石方2300方。

  “扶贫开发”工程。为切实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全镇共排查摸出困难户705户,至今已全面造册登记归档,并与挂扶干部全面对接,各挂扶单位相继出台了扶贫开发方案。目前,扶贫开发“责任到人,规划到户”帮扶工作正扎实推进。

  交通惠民工程。该镇通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群众自筹资金的方式,筹措100多万元铺设了村道,如李洞村铺设了全长近十公里的水果基地路段,方便了农户水果正常运输,推动了该村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走向小康生活的“致富路”。

  此外,该镇还采取有力措施,抓好信访综治维稳和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落实综治维稳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预警疏导处置工作体系,解决好征地拆迁等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今年该镇在着力推动开展“无矛盾出村”活动的同时,加大力度解决陈年旧案。经过努力,全镇共受理民间纠纷228宗,调处228宗,调处率100%,其中村调委会196宗,镇32宗,调解成功226宗,制止群众性械斗3宗,防止群体性越级上访5宗。该镇还为40余户龙仙教师新邨住户解决了1995年至今未完成的房产证办理问题,有效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池建人 张治平 何添昌 龙晓华 丘群亮)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