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集安职教中心驶入科学发展快行道
吉林省集安市职教中心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订单教育与产教结合同频共振,全力打造形式灵活、极具潜力的职业学校。
订单办学为学生开辟就业快行道。针对学生就业难这一热点问题,学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一是与市场“订单子”,明确办学方向。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出“三个根据”办学思路,即: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调整计算机、服装、电子、汽车等传统重点专业,提高了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二是与高校“订单子”,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同域内外学校的沟通联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经验,大力开展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和留学生教育。与北京、青岛等大中城市学校联办餐旅、韩国语专业;与长春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办大专班、本科班;先后和韩国舟城大学签订了韩国语专业学生赴韩国留学协议书,与韩国提川产业高等学校建立姊妹学校关系,定期进行师生交流,并互派留学生。三是与企业“订单子”,拓宽就业渠道。主动与企业挂钩,实行对口培养,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先后与益胜药业、佳信通用机械公司、锅炉制造公司等企业联办了机械加工、电工专业,并与清华大学后勤相关单位达成协议,使之成为学生就业实践试点单位,优先安排我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
产教结合为学校开辟发展快行道。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学校提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办学思路,以教促产,以产养教,全力打造产教一体“123”工程,引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一是打造一个龙头企业。拥有4000平方米固定厂房的永泰蜂业公司先后开发了四个系列、20多个品种的蜂产品,年均产值近600万元,纯利润100多万元,上缴税款100多万元。依托蜂业产业,学校共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560人,这些人有80%成为当地养蜂业的骨干力量,其中12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专业大户。二是搞好两个经济实体。校办实习服装厂现有固定资产30万元,员工30多人,每年制作全市中小学校服1.5万多套,年利润达15.6万元,“前校后厂”的服装专业办学格局日趋成型;在汽车专业基础上,学校组建了集安市机动车驾驶学校,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在通过省级验收后,成为全市唯一培训驾驶员三类甲等院校,年利润近70万元。三是新建三个实训基地。新开辟美容美发、机械加工、汽车维修三个实训基地,采用教学、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丰富了工作经验,同时也达到节省办学成本、改善办学条件、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增强了综合办学实力。
技能培训为社会稳定开辟新通道。积极发挥学校技能培训主渠道作用,整合农业、劳动、人事、服务等多元化培训资源,构建市、镇、村三级培训网络,送教下乡、送教上门。通过“特别职业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今年共计培训257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115人,创业促就业培训92人,新生劳动力培训17人,“春风工程”培训1209人,“阳光工程”培训138人。通过一系列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受训人员的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促使绝大部分受训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为缓解当地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集安市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兰金生 刘志雄 张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