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浙江龙游沐尘乡:特色理念谋发展 秀美畲乡展新颜

2010-01-27 08:50:1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浙江龙游县沐尘乡位于龙游南部山区,总面积83.8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就达57.4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1758人,其中畲族人口3810人,是衢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沐尘乡区位优势明显,产业资源丰富,集供水发电、防洪灌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省级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沐尘水库”已经建成。近年来,沐尘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平安和谐新畲乡”的目标,坚持从畲乡实情出发,强化特色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紧抓机遇,着力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再造和谐、秀美新沐尘。

  拓宽发展思路,特色规划功夫“新”

  围绕新畲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依托畲乡资源优势,沐尘乡党委政府确立了“生态立乡、特色兴乡、旅游富乡”的发展思路。按照“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发展要求,以“保护一方青山绿水也是一种政绩”的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统筹发展本乡“真山、真水、真空气”的良好生态环境。完善了《沐尘畲族乡生态示范乡建设规划》编制,重点实施“生态型”特色规划引导,在突出“生态示范村”、“中心村”、“农居点”、“下山移民”布局谋划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竹子造林工程”,每年实现新增竹林面积千亩以上,融入龙游县“浙江大竹海”生态休闲旅游总体规划和发展大局,努力实现“生态之乡”在规划中求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思路上求创新、求突破。

  挖掘资源优势,特色经济功夫“劲”

  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现有生态资源、笋竹资源、活水资源,打造畲乡特色竞争品牌,加速经济总量,推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大做强“竹、茶、菇、果”四大传统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竹制品加工农户向深加工发展,引进和开发竹类加工新型工艺,提高竹制品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全乡从事竹鸟笼、竹拉丝等加工户队伍不断壮大,竹加工业年产值达3500万元。在双溪村、双戴村建立了200亩的白茶基地,对马戌口村300亩低产茶园进行改造,以茶叶品质提高促进茶农增收。在对香菇种植户进行情况调查基础上,积极引进“袖珍菇”等优良品种,增强在食用菌市场的竞争力;用好土地流转优惠政策,建立提子种植合作社,发展适宜在龙南山区种植的新水果“美国红提”300余亩,努力实现农业生态化理念、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同时,立足沐尘乡的“生态”优势,切实抓好特色农产品开发。按照集中成片且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要求,建设农副产品集中区,深化“一村一品”的原生态农业产业工程建设,努力提升高山蔬菜、生态鱼、生态菜等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重视提高笋竹、食用菌的发展规模和生产效益,打响“畲家山珍”、“小鱼儿”等绿色生态品牌。通过生态农产品的规模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发挥乡域特长,特色旅游功夫“实”

  全力发挥大型水库---沐尘水库的连带和辐射效应,依托生态旅游开发,促进旅游休闲产业的迅速崛起。加大招商力度,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升沐尘的人居环境。在旅游休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集中相对优势,合理设置集餐饮、住宿、娱乐相配套的休闲项目。

  做好“三个结合”文章,加大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力度。结合浙江大竹海,开发竹文化旅游一条线,建设竹工艺制品生产、手工宣纸生产流程参观廊,设立游客亲身体验项目,达到愉悦心身的良好效果;发挥少数民族乡优势,开发畲族文化品味游,培训一支民俗文化表演队伍,保证表演的常态化,打响畲乡旅游品牌;结合农家乐的发展,依靠特有的生态农产品,在适应游客口味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货真价实的特色菜,促进餐饮业的壮大,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在树好口碑上下功夫,促进畲乡旅游休闲产业的迅速发展。

  开发民族风俗,特色文化功夫“牛”

  围绕“重特色,抓规模,立品牌”的宗旨,加快畲乡特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少数民族人文效应最大化。积极开展畲族文化保护、挖掘,注重对畲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畲民故事、畲民工艺、婚丧习俗的收集整理,深化畲族村寨、服饰、歌舞的研究推广,推进沐尘、社里、双溪等畲村古遗迹、古建筑保护,逐步形成畲乡文化的有效载体。巩固沐尘村“市级文化特色村”的成果,建设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文化活动中心,摄制畲族“哭嫁女”、“戏赤郎”婚俗光盘在全乡推广并对外播放宣传,吸引边际外来文化人士,加大畲族特色文化的交流、开发;加快建成“民俗风情村”、活跃“畲乡三月文化节”,使沐尘畲乡成为浙西一流的民族特色文化之乡。

  沐尘乡党委政府依托畲族人民独特的“友善诚信”人文精神,传承新一代社会主义新风范,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的道路,带领畲乡人民在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吴秀军 童利鹏 陈俊梁)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