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康美兰田村:打造生态文明品牌 构绘科学发展蓝图
福建康美镇兰田村利用“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有名的“全国信息化示范点”,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示范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村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南安当先锋,康美求突破,兰田谋跨越”实践载体,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村”目标,并制定了《兰田生态文明村30年发展规划》,继续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学习调研,确定发展目标。村党委抓住学习实践活动契机,不断强化学习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兰田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一是强化学习。通过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读本》,学习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建设“生态文明”精神,促使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兰田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现状有了更清醒的判断。围绕“生态文明”主题,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还带头进行心得交流、讨论发言、辅导讲课。此外,村党委在“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上专门开辟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兰田生态文明村”专栏,结合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增强了学习实效。二是深入调研。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村包片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并发放了调查问卷863份(全村共922户),98.5%的户数对建设生态文明村持赞同意见。召开由各方代表出席的座谈会,共征求到意见建议28条。与此同时,村党委主动征求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并取得市多个部门的指导与支持。村党委组织村民代表、生产队长陪同专家深入田野、山坡进行实地勘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对兰田村的自然特征、村落分布以及现有经济结构等进行分析,将兰田村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核心定位为“构建稳定的经济发展框架,健全良性的生态系统,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从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文明村”,为今后全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学编制规划,描绘生态蓝图。在《兰田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调研走访、征求意见的成果,制定了《兰田生态文明村30年发展规划》,做到了“三个明确”。一是明确总体思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指导思想,综合兰田村经济发展现状、自然资源和历史情况,充分发挥兰田村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文明、体现田园风光的规划要求,从山、水、田、林、路、村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为最终实现该村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服务。二是明确具体目标。通过20年努力,有效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以自然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为基础,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把兰田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社会文明开放、环境优越舒适”的生态型城市化新农村,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三是明确重点任务。以山、田、水、林、路、村综合治理为重点,以中心村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为重心,加强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带动村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使生态复合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建设高质量的城乡人居环境。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使全村社会文明程度、村民综合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按照规划要求,改善村容村貌。兰田村按照规划思路,结合整改落实阶段要求,确定了包括改水改厕、中心村及培训学校绿化、兰青大桥工程建设、主要路口路灯架设等方面12项整改落实措施,并强化措施逐步落实。一是规范污水排放。投入资金1130万建设兰青公路、公路两侧排水沟;投入资金110万对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新建一座900立方米沼气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发酵处理;全部推行使用三化厕所,户用卫生厕所,两项普及率98%;在村民集中区建有七座水冲式无公害公共卫生厕所,使全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二是强化垃圾处理。投资20多万元,在各村民小组共建垃圾坑123座;配备5名专职保洁员和运输员每天对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集中清理运输至镇垃圾中转站;督促村民门前院后实行卫生“三包”,按照“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运转模式及时收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三是绿化农村环境。加快中心村和培训学校周边绿化进度,在拥有2567亩绿化地及林地的基础上,大力种植马尾松、龙眼和其他树木,实现绿化覆盖率达67.3%。四是亮化乡村家园。针对村民反映的部分自然村路口和主要道路没有架设路灯,造成夜间出行不便和盗窃事件频发的问题,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形成决议,新架设高亮度路灯9盏。截止目前共投资40多万元架设路灯446盏,方便了村民出行,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陈巧芬 王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