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内蒙古科右前旗白辛办事处:返乡农民工 创业在家乡

2010-01-29 08:31:48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这是内蒙古科右前旗安置农村劳动力的主导思想和主要做法。近几年,科右前旗旗委、政府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有针对性就业、创业指导,拓宽他们的就业、创业渠道,尤其,将小额担保贷款面向农民工,个人最高借款5万元,帮助返乡农民工安心就业。

  以科右前旗白辛办事处为例,该办事处已经有47%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淘到创业后的“第一桶金”,24%的创业农民工正在朝着自己创业的目标努力,10%的农民工已经完成了初期创业积累,正在或已经扩大了自己的创业范围。

  返乡四年 创业资产过五十万

  金平是众多返乡农民工中最早返乡创业的青年。他外出六年学习塑钢窗制作技术。返乡后,金平创办了白辛办事处第一家塑钢窗小厂。四年前,白辛办事处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会做塑钢窗的农户为数不多,金平的手艺在其中是响当当的。因为出外学艺并见过世面,他的经营头脑也特别灵活,为了免去偏远地区农民交通不便,也为了农民在农忙期间没有时间,他实行电话预约服务。只要有农户做塑钢窗,不管路多难走,他都会拉上工具,来到农户家,就地制作。多挑剔的客户,对他的服务和手艺都会赞许有加。

  2008年,随着返乡农民的增多,农民也开始了家居规划,做塑钢窗的农户开始增多。金平小厂培养了两名做塑钢手艺的农民工,金平不但教他们技艺,而且每月还给予1600元钱的报酬。现在,金平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场所,自己也渐渐扩大经营,收入日渐增多。

  2009年是金平事业发展最好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里,国家出台扩大内需政策,办事处建设新农村项目一个接一个,金平塑钢窗也装到了各家各户。这一年里,金平的固定资产达到了五十多万元,谈起创业的前景,金平一脸自信,他说,地方政府给了这么多优惠政策和这么好的创业环境,我们在家乡也可以“生财”致富。

  政府扶持 回乡创业的“三部曲”

  如何从一个打工仔成为一名扎根家乡的养羊大户?今年35岁的张小义向大家讲述了自己“起步、致富、带领大家致富”的三部曲。

  2008年底,外出打工三年的张小义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白辛办事处团结村。他带着打工挣来的钱以及学来的养殖技术,回家花了15000元钱买了大小52只绒山羊。春季,张小义仅羊绒一项就收入4319元。短短几个月时间收回三分之一的投入,增加了张小义发展养殖业的信心。

  2009年5月,科右前旗委大力提倡发展舍饲肉羊养殖,白辛办事处也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肉羊养殖产业。张小义变卖手中的绒山羊,并在办事处26000元的资金扶持下,购买了小尾寒羊和萨福克杂交肉羊品种,每只1300元。新引进的肉羊品种生长快,育肥周期短,羔羊抵御寒冷能力强。对饲草料要求不高,适合当地养殖。张小义经过半年养殖,如今已经进入接羔期,羔羊成活率达到90%以上,预计到今年秋就可返本增值。

  张小义的养殖业,让当地农民看到了富裕的方向,他们纷纷向张小义请教养殖技术,现在,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农户开始根据自己资金多少买了肉羊品种进行经营。张小义不仅自己起步致富,还带动大家致富,更给外出务工的农民树起了榜样。办事处的扶持也使得一些散养户转换养殖品种,渐渐走上舍饲养殖的新路子。

  “打工兄弟”辛勤创业成为店老板

  俗语说:上阵亲兄弟,杀敌父子兵。明志明杰两兄弟在乡里很出名,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创业闯出了名气,更因为两兄弟一条心,把事业做大做强了。身有一技的明志两兄弟,返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中的资金,自主创业。不同的是哥哥明志置办五尺锯、鼓风机等木工所需工具,创办了山村里的第一个实木家具小店。弟弟明杰购入农机配件,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提供技术服务。

  哥哥明志八年前离开家乡到阿里河打工。他一边打工一边学木工手艺。虽然挣钱不多,但在八年前,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意识到,将来的农村也会像城市一样,家家会装修,家家要有新变化。学徒期间,明志认真细致学习,钻研木工制作技巧。他将传统的木工制作与现代的潮流结合在一起,做家具都要征求客户意见,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找到共同点后,再精心策划制作。经过七年的打拼,明志的手艺有了很大的进步。第八个年头,明志带着梦想来到了辽阳。在辽阳的日子里,明志每天工作都在十个小时以上。在城市锻炼了一年多,外加金融危机的影响,明志觉得自己回乡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回乡的一年时间里,明志制作家具技术渐渐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弟弟明杰则在伊尔施一家麦场打工,不经意间与康拜因打起了交道,康拜因是一种小型小麦收割机。在驾驶的时候,明杰常常是直愣愣的。农场主不知道明杰在干什么,其实明杰是在琢磨机械的作用机理。尽管明杰只上了小学四年级,但天生喜欢机器的他一看就会。发生什么故障请教师傅的同时,自己也整天用旧的机器拆了装,装了拆。六年的打工生活,明杰不仅挣到了钱,还学会了修理技术。返乡后的明杰为村民修理四轮车、三轮车、摩托车,并为村民提供更换机油、清洗化油器等服务。每项服务只收三至五元钱,对有困难的村民他只收本钱。由于他修理车辆讲信誉,技术水平高,收费低,前来修理的村民越来越多,不仅服务本村二百多户村民,而且十里八村的农户也来光顾。兄弟俩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他们从外出务工农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店老板。

  (秦立伟 董一鸣 薛晓茗 时秀霞)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