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宁古河镇:传承红色信仰 走上幸福路
四川省长宁县古河镇,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推广新科技,与时俱进带领党员、群众建设新农村,取得了显著成绩。
捍卫红色政权,英雄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巾帼英名永垂不朽,忠烈浩气与世长存。” 1950年4月29日,为了捍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叶枝彩、吴绍玉、涂开敏三位女青年,在征粮剿匪的战斗中,光荣牺牲于古河镇新伍村,献出年轻的生命。
古河镇两万多人民,世代都不会忘记她们,撤掉原在集镇修建的烈士陵园,又在新伍村重新选址修缮来纪念三位烈士。每逢清明节,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要去植树、种草和缅怀先烈。古河中、小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新团员、少先队员到此举行宣誓仪式,寄托无限哀思。2005年,镇党委命名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以来,激励古河儿女爱祖国和建家乡的斗志。
建设美好新农村,老党员的情怀感染着一个又一个
“出8000元修公路为子孙后代造福,值得,管哪赚钱馀本!”新伍村一组老党员余成培告诉笔者时,一脸无悔的神情。新伍村有8个村民小组,唯有一组未通公路,地处半岩头,离镇上步行要50分钟。组长邵明伍发动群众筹资、筹劳修公路,改变肩挑背磨的历史。
老党员余成培,曾参加过保卫南沙群岛战役,部队上表现英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已61岁,党龄已有40多年。当听说要从古河观音桥修通接二陡岩,二话没说,慷慨捐资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8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组20余户纷纷筹资投劳。在修路期间,一条弯道须占用蓝志昌、余登明、等5家承包地,他主动拿出自己的5挑田与他们调换。村支部书记杨云春竖起了大姆指:“老余,不愧是老党员,我们向你学习。”老余,不仅出钱出力,每天还为修路的农户烧热开水,拿出自己的过年货和大家分享。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一条2公里的毛基路出通了。在老余的影响下,古河大桥至飞泉寺的公路,新伍村的20余名党员、干部经常在村支部的带领下,义务修公路,保证了该段路的晴雨畅通,确保了岩区保农、保民等村5000多吨的竹片能及时运出来,促进了农民增收。
走上幸福小康路,新科技的魅力影响着一村又一村
“人民政府的关怀,才有我们的今天!”2009年在该镇新伍村向阳坝召开的机耕现场会上, 3组村民邓玉凤激动地说。长期以来,新伍村是一个纠纷特别多的村,镇干部大多不愿去驻村。新上任的支部一班人,认真总结,查找原因,积极协调群众间的关系,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机耕现场会镇党委才决定在新伍村召开。该县农机局和宜宾市华神机电科技公司的师傅们冒着烈日为农户示范宣传小金刚1LGK-100型和120型水旱耕作机的好处,“这种机子,不管是旱地还是水田,都能耕作,国家补贴每台1000多元,个人只出2000多块钱,是农民的好帮手。”来自白马村、绣球、长丰、红色等村300多农户现场观看了操作后争相购买。
据悉,新伍村党支部还充分利用村远程教育的作用,引进宜宾市屏山县的张桥、郭光树两位西瓜能手,在向阳坝近70亩的土地种植大棚西瓜。美国口口脆、新疆早佳8424 、早春红玉等优质早熟品种,大量销往宜宾、泸州等地。当地农民到西瓜基地打工,每天得到25-30元。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魁介绍说:“带动了全镇种植大棚西瓜300余亩,年产西瓜200万斤,收入达400万元,农民土地流转获利50余万元。”
(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