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甘肃静宁红寺乡:善始善终抓整改 务求实效惠民生

2010-02-02 08:35:4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甘肃省静宁县红寺乡按照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活动始终的要求,从活动一开始,始终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的原则,围绕四个方面持之以恒抓整改,破难题,促发展,力促将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效果。

  立足夯实基础设施抓整改,着力构建“经济发展”之乡

  该乡着力整合项目资源,积极调动党员群众出资酬劳,加快了以道路、水利、能源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修张峡公路11公里,配套涵管15处,栽植行道树6000株,彻底解决了历年困扰张峡水库后9村40社7000多人行路难的问题,有力地带动了沿线果品、洋芋、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在甘湾、化沟新修优质梯田1080亩,在红堡榆湾沟、红堡沟修筑塘坝2座,蓄水1万多方。按照“一池三改”项目建设的要求,在魏沟、化沟、甘湾、丈子、庙河、二河、胡沟7村建成沼气池514座,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立足改善生态环境抓整改,着力构建“山川秀美”之

  该乡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构建山川秀美、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对全乡历年退耕和三荒造林缺苗地块,采用单株栽植的方式,逐地逐块进行了补植补造。按照“五点三沟两路一面坡”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思路,在红寺、胡沟等5村完成退耕林地补植补造460亩,改造经济林500亩;在玉皇、化沟和庙河沟完成三荒造林1800亩,建成薪炭林基地1000亩;在甘湾至红寺、胡沟至红寺2条道路栽植行道树3万多株;按照先工程、后造林的程序,在甘湾村杨家坡完成“三北四期”工程造林1000亩,有效解决了全乡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

  立足加快农民增收抓整改,着力构建“人民富裕”之乡

  该乡按照“发展抓项目,增收抓产业”的思路,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大力发展洋芋、养殖、苹果、劳务四大产业,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全乡17村种植以陇薯、庄薯为主的新品种洋芋2万亩;在玉皇、丈子等14村落实双垄沟播玉米2.2万亩,去秋在胡沟、红堡两村完成今春沟播玉米覆膜5000亩;依托扶贫开发项目,在胡沟、红堡两村发展养牛示范户200户,建成养牛示范小区1处,带动全乡建成养牛示范村7个;组织输转外出务工人员3200人次,创收2300万元。

  立足维护社会稳定抓整改,着力构建“文明和谐”之乡

  为切实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广大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春节,该乡严格落实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组织乡、村、社三级干部,对全乡矛盾纠纷隐患、社会治安隐患、重点上访人员潜在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同时加大对潜在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和重点人员的监控力度,领导轮流接访,包案到人,对重点稳控对象进行约谈并安排专门的监控人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吕宗义 赵继强)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