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浙江衢江高家镇:民情联络员制度架设民意诉求直通车

2010-02-03 08:28:3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浙江衢江区高家镇在全镇建立民情联络员制度,积极探索民情联络员跨村联调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分布在乡村的民情联络员被当地农民尊称为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的“和谐号”,为民快捷办事的“直通车”。

  精挑骨干,构建民情沟通“桥头堡”。为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准确掌握了社情民意,消除工作盲区,该镇在挑选民情联络员上下苦功,进一步明确任职条件,提高民情联络员工作人员素质。一是明确任职条件。担任联络员的同志要求长期在村,政治素质高,特别是在当地有较高威信,有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二是明确工作职责。民情联络员的主要任务是传达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搜集各类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并上报本地一些隐患苗头信息,协助处理当地矛盾纠纷或邻村矛盾纠纷。三是明确考核奖惩。建立民情联络员考核登记表,年终由镇综治中心与村主要领导对民情联络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称职的,及时予以调整。目前,全镇46个行政村共有民情联络员105名,其中村两委干部36名,团、妇、兵、治保、调解各线负责人31名,村民小组长16名,老党员、老干部7名,村民代表6名,其他人员9名。

  按章办事,架设干群交流“连心桥”。民情联络员制度的推行架设了一座座干群交流“连心桥”,让镇村干部和群众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让大事变小事,难事变易事,党心赢民心,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及时贯彻落实,又有利于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该镇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力度。一是每季例会制度。除镇集中开会培训外,每季由镇综治中心牵头分片召开民情联络员座谈会,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人人献计献策,各抒己见。二是信息报告制度。严格报告、通报制度,在出现情况后,要求民情联络员及时向村党支部书记报告,村党支部书记向镇综治工作中心报告,坚持小事每周报,大事随时报,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确保信息畅通。要求矛盾纠纷实行动态上报,矛盾纠纷发生后必须在1小时内报综治中心;重大事件由综治中心报镇主要领导批示。三是跨村跨片联调机制。为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探索民情联络员跨村跨片联调机制。对于调处一些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在使用本村本片的力量无法解决时,积极动用本村或本片以外的资源共同来调处矛盾纠纷,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发挥“三员”作用,打造民情服务“和谐号”。民情联络员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承担着宣传员、信息员和调解员的职责。一是发挥民情联络员宣传员作用,做到上情下达。民情联络员充分发挥常年在本地,平时串门闲聊接触人员多,以及村广播室、黑板报、公开栏或者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结合“两年三服务”活动和新农村建设等当前工作重点,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让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发挥民情联络员信息员作用,做到下情上报。民情联络员深入农户家中,搜集各类社情民意、信访信息和不稳定因素,并及时向镇、村提供第一手资料,让镇、村及早了解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三是发挥民情联络员调解员作用,做到提早介入。农村矛盾纠纷发生后,民情联络员最早得到信息,是矛盾纠纷的第一时间调处人。一般的矛盾纠纷,民情联络员先进行调处,若调处不成功,则按照分级调处原则,由村或镇组织力量调处。自该制度建立以来,民情联络员队伍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件,其中成功解决疑难矛盾纠纷4起,化解集体上访1起。有效地强化基层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如盈川村村民占某和吴某,两年前就因围墙和出入门路问题产生了纠纷,最近在镇村干部和民情联络员的调解下,签订了调解协议,使这起拖了两年多的邻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衢江区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