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安徽宣州区五星乡:“双車并进”激活科学发展“一盘棋”

2010-02-03 08:34:41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安徽宣州区五星乡党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的干群思想观念落后、项目发展乏力、农业产业培育缓慢、农民增收渠道不广、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六大突出问题,该乡理清了抓党建、兴产业、争项目、强服务、做示范、促增收、保稳定的工作思路,抓住重点,把握关键、完善措施,推动全盘,促使各项工作上水平。

  项目建设与城镇建设并进增后劲

  拓宽争取资金渠道。加大向省市区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面向市场,依靠社会”的筹资理念,实行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超前谋划申报项目。对全乡的发展做好长期谋划,定出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成熟一个,申报一个,争取资金到位一个。三是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技术要求,用好资金,抓好管理,把好质量、建好项目,让项目建设真正发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的作用。该乡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高起点规划。根据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建成商住一条街、商品交易市场,公用汽车站、休闲娱乐广场等基础工程。二是高标准建设。做到建房、电力、绿化、道路、供排水等通盘考虑,不搞短期行为,力求标准高,要求严,建成美观实用的现代化城镇。大规模扩面。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二、三产业,扩大城镇覆盖面。2009年,落后该乡的项目庆峰油脂厂等共7家,总投资9400万元,占全区下达任务的156.6%。另外,拟投资5.5亿元的国际商贸城项目已达成意向性协议,该项目已完成前期可行性报告。

  产业培育与拓宽渠道并进促增收

  根据区位优势,走“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把五星乡建成万亩绿色蔬菜产地、百万畜禽饲养基地。该乡以品牌战略打通农产品销路。抓好农业污染源治理,保证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扩大产品销量。以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结合大棚蔬菜生产,把培植龙头企业与发展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尽快建成绿色蔬菜加工企业。以科技投入注入发展活力。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增强农民的创业本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合作组织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产业链。以基础建设增发展后劲。坚持水、田、路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配套水利设施,改善水肥条件;修筑堤坊,减少自然灾害;新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该乡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面,一是引导农民在转变观念中求增收。树立农民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多渠道增收观念,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向特色精品农业要效益,实现多渠道增收。二是引导农民在结构调整中促增收。由注重抓数量向抓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由注重速度向速度、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抓生产向抓生产、加工、流通并重转变。三是引导农民在劳务输出中扩增收。实行劳务输出“内转”与“外转”结合,“苦力型”与“技能型”结合,长期输出与短期输出结合,有组织输出与分散输出结合。

  固本强基与建章立制并进寻动力

  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围绕选好一个书记、带好一个班子、致富一方群众的“三个一”工程,结合各村实际“对症下药”,把调整、整顿村级班子放在工作首位;进一步完善党员设岗定责和村民事务党员代办制度,坚决落实年初“承”诺、年中“履”诺、年末“亮”诺,充分调动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行党员议事会、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从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科技示范户中培养入党对象,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减职增酬、养老保险、绩效考核的落实,提高村干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上级帮一点、政府挤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积极新建改建扩建村级阵地,使村级阵地真正成为村民议事、两委决策、群众活动、党员教育的主阵地。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班子成员辅导发言、一般干部交流发言的相互学习制度,形成面向群众探讨学、树立标杆典型学、精读理论系统学、联系自身实际学、推上讲台逼着学的学习长效机制;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责任细化分解、工作量化考核机制,使班子成员人人肩上有担子,一般干部个个身上有任务;以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为目标,以规范干部行为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五星乡、村干部管理和考核办法,坚持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激励人、教育人。

(安徽宣城宣州区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蔡代玲)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