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江苏徐州青山泉镇:科学发展跑出“世界速度”

2010-02-20 08:58:44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2月30日上午,徐州市青山泉镇鸡鸣山的南山坡上,锣鼓喧天,热闹异常,徐州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正在举行盛大的20MW光伏电站投产庆典仪式,江苏省副省长史和平、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和公司执行董事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朱共山共同为项目投产合闸。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近700亩,装机容量20兆瓦,总投资约4.2亿元,为国内最大的地面并网型光伏电站,而从建设到投产仅仅用了76天,比正常施工周期缩短了近3个月,创下同类型项目建设的最短周期,被《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誉为“协鑫精神”、“世界速度”。探询这“世界速度”的背后,人们不难发现,正是青山泉人坚持的“严谨细致、优质高效、成功满意”服务理念和坚守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催生出“协鑫精神”,创造了“世界速度”。

  党群联动——前期清障工作两周完成

  该项目位于青山泉镇后寺村的一个山坡,大部分为村民自留地,庄稼蔬菜随处可见,散布其间的大大小小坟头有200余座,另还有房屋10余间,时间短,任务重,清障难度可想而知。为此,该镇专门开会讨论,随后旋即成立以领导班子成员领衔的砍伐树木小组、清理青苗小组、赔偿小组、协调小组等,为清障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做足准备。

  清障之前,统一思想是关键。早在项目还在选址的时候,青山泉镇党委、政府就未雨绸缪,迅速组成以镇党委一把手任组长、党员干部为主力的“政策宣传组”,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向群众宣传政策,帮助群众解疑答惑,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到“家”,赢得了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当项目确定在此落户的消息传来,后寺村2000余名村民和各工作小组成员立即行动,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被投资商称为“拦路虎”的200余座坟头在不到7天的时间内便全部迁移完毕,所有的清障工作仅半个月即告完成。

  党群齐心——配套基础设施3天完善

  后寺村属于山区,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为给投资方解除后顾之忧,让其安心落户,该镇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兵分几路,迅速投入到完善基础设施的行动中去。一是协调供水、供电部门,帮其很快实现通水、通电;二是动员广大村民,并调集4台铲车,夜以继日地施工,3天的时间即建成一条120米长、8米宽的水泥路,为公司化解了交通不便的难题;三是在项目所在地附近建设小型停车场一座,解决了无处停车的难题。当朱共山再次来到现场时,惊叹之余,感动不已:“三天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几乎没用任何基础设施,现在停车场建好了,路修好了,水电都通了,真的很感激镇政府和当地群众为我们提供的不遗余力的帮助。”

  “我们和群众一起,每天晚上都是11点多收工,有时还会更晚,不过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你想想啊,这样的大项目能在这里落户,多让人自豪啊!”后寺村吴书记笑呵呵地说道,充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难掩的兴奋。笔者从熟悉情况的一位村民处了解到,作为专项工作小组成员之一的吴书记,整天从早忙到晚,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这几天的功夫鞋子就磨坏了3双,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党群合力——项目施工76天告罄

  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项目施工拉开了大幕。为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该镇党委、政府抽调机关、站所、村组20余人进驻施工现场,全天候提供服务,全力以赴地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出现问题,随叫随到,并要求服务人员做到“三个一”,即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解决。在解决好出现问题的同时,服务人员还坚持“问题株连”工作法,努力寻找出现问题的源头,查找还有可能因该问题而引发的其它问题,以问题找问题,达到“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批相关问题”的目的。

  该镇的一名班子成员刚从外单位调到青山泉镇后,便被安排到项目工地做服务工作。他在76天的施工期内,吃住在工地,未回自己的办公室一次,更未回过一趟家。正是这种忘我的精神和优质的服务,确保了整个工程建设始终保持强势推进的工作状态,创造了同类项目工期的“世界速度”。

  事实上,协鑫光伏项目建设所创造的“世界速度”也仅仅是该镇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投资10亿元、年产100万吨宝丰特钢生产线项目,投资30亿元、年产260万吨腾达焦炭及煤化工项目,投资6亿元、年产100万吨徐州永盛焦化捣固焦生产线项目,投资1亿元、博丰钢厂500立方米高炉余热发电机组项目等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创造了该镇重大项目引进、建设的历史。“世界速度代表的是一种工作理念,一种工作目标和追求,青山泉慢发展和小发展都是与群众的意愿不相符的,‘实现苏北第一镇’的目标也要求我们要以高速度实现大发展,要以高强度实现大跨越,这样才能继续走在全区、全市发展的前列。”该镇党委书记宋成君如是说。

(董小欣 王琳 王春生)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