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金厂镇:找准载体促发展 结合实际解难题
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党委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三项工程”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学习实践活动收到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紧密结合实际,抓好理论学习。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采取集中学、自学、领导领学、专家讲学、结对帮学、上门送学等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针对农村实际,实现学用结合。根据农事季节变换的情况,在农忙时,农民党员以自学为主,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对机关干部和农民党员的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干部党员每人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深入调查研究,注重解决问题。镇党委领导带头到村屯和农户家中走访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具有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做到了边学边改、即知即改。
夯实发展基础,加强组织建设。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选拔、使用机制,2名素质好、能力强、业绩突出的村党总支书记,通过党委推荐提拔到副局级领导岗位任职,4名村级后备干部中在村里担任职务。二是依托活动载体,引导党员创业带富。实施“基地+农户”的创业模式,建立龙头村养猪合作社、大明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天瑞菌业3个农村党员创业帮带基地,带动200户农民加入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引导缺乏创业资金的党员进行创业贷款,近两年,共为有项目的农民协调贷款近200万元。
围绕经济建设,增强发展活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落户开发区的企业办理各种手续,促使项目快筹备、快开工、快建设。三年来,累计建设项目46个,项目总投资 58.01 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已竣工投产项目9个,在建项目37个。其中利通包装有限公司和百利克朗思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是针对开发区内医药企业服务的配套企业,两个公司的成功招商完善了东昌经济开发区特色园区功能,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转变招商理念,延伸产业链条。今年开发区紧紧围绕“医药工业走廊”进行配套招商,逐步体现出了产业集聚效应。省医疗电子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医院产业园区、生物产业基地、医药工业园区相继落户东昌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
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抓产业促增收,农民的钱袋子鼓了。实施农业产业化“五个一”工程,即每年发展一百亩反季蔬菜、一百亩食用菌栽培、一百亩中小药材、一百亩果榛子林、一百亩鲜切绿化花卉。建立了高效无公害蔬菜生产等30余个农业产业基地。先后成立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2家,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共投入资金4882.5万元,新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40项;培训农村富足劳动力1万人次,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多人,实现劳务创收193万元。抓建设促提升,农村环境靓了。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06年以来,全镇累计铺设农村水泥路53.09公里,杖墙统一1.2万延长米,边沟硬化1万延长米,修建标准化卫生厕所1千余座,安装路灯49盏,新建和改造校舍3400平方米,改建1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村卫生所。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秸杆气化炉、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新建沼气池100多座,发展生态农业示范户30余户。村屯实现了宽带联接并网,电脑上网农户200余户。抓民生促和谐,农民日子甜了。投入507万元对195户泥草房、危倒房进行改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公民素质教育。今年金厂镇与通化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办学,500名农民报名参加以科学种植、养殖专业为主的学历教育。
强化民生保障力度,促进和谐发展。加大引水工程投入。今年,仅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4238万元用于水气工程。自09年3月21日工程开工以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各级领导和广大机关干部,深入社区、村屯为工程打前战、搞服务,日夜“监”程,终于使工程全线竣工,让镇中心区百姓在国庆节前和城市居民一样,喝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加快道路建设步伐。投资130万元改造了全长近1公里的镇区主干道,重新安装排污管道,将金厂大街由原来的8米拓宽至12米,并在两年内实现地下管线。村级新修水泥路10公里,现在,除两个小组外,镇内已全部实现水泥路户户通。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村屯绿化、杖墙统一、改水改厕、河堤加固等系列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底区域内新农合被纳入国家统筹范围,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85元,超出国家标准5元,参合人数达到9470人,参合率达到96.1%。按照《东昌区农民基本养老补贴办法》的规定,今年镇财政投入8.9万元,对1230名60岁以上的农民每月发放60元的养老补贴,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3万元,发放教育救助资金3万余元,解决16名任职6年以上年满60岁的离任村干部养老基本生活保障。
(王晓方 姜文艳 张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