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内蒙古托克托县:“小经济”拉起农村致富大篷车

2010-02-22 12:09:2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内蒙古托克托县以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为目标,以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从“小经济”入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小辣椒“照亮”火红生活

  双河镇依靠一溜湾独特的沿黄背梁小气候,通过科技带动、基地示范、品牌发展等方式,做大做强辣椒产业,确保农民增收致富。一是以“双十双培一带动农民致富培训计划”为抓手,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县农技部门,一方面注重抓好对农民的培训,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运用、贮藏、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二是组建产业合作社。采取村党支部直接介入的方式,组织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方式,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充分调动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三是借品牌发展。结合民族饮食特色,依托一溜湾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全力打造辣椒品牌,生产的“一溜湾”牌油炸辣椒、西红柿辣椒酱、辣椒油、辣椒面等系列产品,已成为人们走亲访友、佳节送礼的佳品。目前仅双河镇花圪台村的辣椒种植面积已达418亩,产量达到400多吨,实现产值130万元。

  小玉米“引领”致富路

  新营子镇注重发挥交通、区位、托电工业园区“三个优势”,突出抓好“三个培育”(产业、市场、农民经纪人队伍),推动“三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以抓特色、立品牌为出发点,促进当地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新、优、特绿色农作物种植。该镇乃莫营村在农牧业科技合作社的引领下,走优质农牧业产业链循环发展的路子,发展以食用甜糯玉米生产加工为主、奶牛集约化养殖和“绿色鸡”散养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新的农业致富之路,相当一部分农户借此走上富裕道路。在产业合作社的带动辐射下,全县甜糯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682亩,年产优质食用甜糯玉米达300万穗,生产的“绿歌”牌速冻、真空包装鲜食甜糯玉米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仅此一项,人均增收800元以上,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小蔬菜“长”成大产业

  古城镇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鼓起了钱袋子。一是基地牵引。依托优良的资源和区位条件,按照“优质、高效、健康”的市场需求,建立了“泽园”无公害蔬菜基地,

  总面积达1650多亩。目前已建成日光大棚344亩,温棚27亩,种植各种蔬菜35种。经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的“喜才哥”蔬菜已经内蒙古农业科学院测试研究中心认定为无公害蔬菜,并颁发了相关认定证书。二是产业带动。以温棚蔬菜种植试验示范培训基地为依托,对周边村民分批、分期进行实地培训,以此调动广大农民从事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已有30多户农户种植温棚蔬菜50多亩。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加快了古城镇由产粮大镇向蔬菜大镇转变的步伐。

  小香瓜“飘香”新农村

  五申镇立足实际,在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前提下,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措施,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绿色无公害”之路。刺尾沟村利用特有的自然条件,积极变土壤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着力打造“小香瓜”特色产业。该村产的小香瓜含糖量高,香脆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种植面积达到了2300亩。此外,五申镇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公司+农户+标准化基地”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枸杞种植” 、“笨鸡养殖”产业。目前,已发展无公害枸杞种植面积3000多亩,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而且拓宽了周边地区农户的增收渠道,每年农民平均每人增收1000多元。

(塞外城)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