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牛场乡: 倾力打造整改落实“满意工程”
学习实践活动中,大方县牛场乡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倾力打造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满意工程”作为突破口,狠抓突出问题的整改,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
完善机制送温暖。乡党委在开展以“听民声、解民忧、助民富”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中,结合困难党员发展信心不足,发展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发挥帮学带富作用等工作实际,决定完善贫困党员关怀机制,着力完善困难党员登记、探访、慰问制度,努力实施“党内关怀”工程。一是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对生活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结对联系帮扶台帐,为党组织开展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弱势党员始终能够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之情。二是建立困难党员探访制度,由乡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党员结成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做到“六个必访”(“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必访;党员发生意外或受灾必访;党员生病或亡故必访;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难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时必访;党员不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必访),认真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主动为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三是建立困难党员慰问制度,在“七一”和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发动乡机关干部和村党支部对生活困难党员、长期患病党员进行慰问。春节前夕,该乡党政领导班子走访慰问了全乡10名极贫党员,并及时送上慰问金2000余元,送去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元月30日,立新村遭受火灾的杨永康接过乡党委、政府送去的4000元慰问金时,哽咽着说:“感谢党的关怀,感谢领导的关心,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希望,在党委、人大、政府的关心下,在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的帮助下,过年后争取把房子盖起来,努力恢复生产,过上好日子!”
调整结构奔“钱”程。牛场乡作为烤烟种植大乡,长期以来,烤烟成为了全乡的主要经济支柱,也是广大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国家调整烤烟收购计划,烤烟计划种植面积缩小,给全乡的财政收入及群众的增收带来了严峻考验。为了改变“成也烤烟,败也烤烟”的危机现状,乡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围绕“烤烟种植稳收入、产业调整促发展”的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另辟蹊径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在乐公、德克等村共建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大棚16个,每年群众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同时,该乡还在立新、果宝、黑仲等村沿河一带建立1000亩核桃种植基地,在以朵、黑仲村沿河建立500亩的板栗、柑桔及桃子基地,协调林业局在该乡实施的800亩板栗种植项目也即将启动。据悉,今年牛场乡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准备在大营、以朵两个村种草1240亩,计划养牛640头,用两年时间在乐公村搭建200个蔬菜大棚。
夯实基础展前景。学习实践活动中,乡党委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通村公路和安全饮水两项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目前,在争取到的10个公路建设项目中,马场至牛场9.6公里的通乡油路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总投资290.75万元新修的九龙至后箐6.5公里,大营至立新12.9公里,大营至新庄8.24公里,牛场至田坝码头11.15公里,牛场至方井5.34公里,以朵至德克5.4公里,牛场中学至乐公皮匠湾1.05公里的通村公路,除牛场至方井通村公路正在修建之外,其余6条通村公路均已修建完工等待验收后投入使用;2009年投入资金58.68万元的九龙至马场镇陈家寨5.27公里,九龙村委至坭龙村十组至十一组2.98公里的两条通村公路现正在修建之中。在安全饮水方面,投入39万元在以朵村实施的安全饮水工程正在施工中;投入8万元在九龙村后菁片修建的40个小水窖已投入使用,让当地群众告别了“为了一桶水,一去十来里,客来愿劝饭,不敢添茶水”的尴尬吃水难题。如今,乡党委政府又在抢抓当前冬修水利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与上级水利部门协调争取饮水项目,目前总投资105.77万元的乐公村饮水安全工程已获地区水利局立项批复,工程建成竣工后,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水卫生标准》,可解决乐公村1723人饮水困难及饮水安全问题,可让居民生活用水量提高到60L/人·天,供水率保证可达95%。
(贵州省大方县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