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厦门同安西柯镇:做好培育工作,下乡“种”文化

2010-03-01 08:36:5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厦门同安西柯镇党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充分采纳群众意见,进一步发挥西柯文体健身传统优势,从三个方面做好培育工作,着力解决目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专业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偏少,文化素质偏低、村(社区)内精神挖空以及文化建设不均衡的问题,推进西柯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培育骨干,引导带动。文体骨干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西柯镇坚定不移地将挖掘和培养村(居)文体骨干作为重点任务来抓。邀请市群艺馆和区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们,发挥专业特长,深入镇、村(社区),培育指导农村业余文艺骨干,挖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创作文艺作品,为群众编排提供演出剧目,培养一支永不撤退的农村文化队伍和人才,让农村“土生土长”、“不走”的文化发展壮大起来,为农民创造一个可以“造血”并持续改进的文化环境。在这一点上,把文化的基因深深植根于农村土地上,真正实现从下乡“送”文化到“下乡种文化”的转变。这些文体骨干在村里人缘好,又活跃,往往兼任计生管理员或村(居)民代表(小组长),在平时工作中吸纳了大量的文体爱好者,参加人数大大增加,切实起到了骨干带动作用。

  二、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在实际工作中西柯镇认识到,只有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文化建设活动,把它变成自觉追求的行为,农村文化建设才可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该镇以继承历史文化、立足现代文化、挖掘本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为理念,积极引导,以洪塘头社区、潘涂社区和美星村为典范,力求全面推进,遍地开花,把“农民是农村文化服务的对象”延伸到“农民是农村文化的最终塑造者”。目前,西柯镇共在12个村(居)分别组建了69支共有1416人次参加的文体健身队,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19岁。这些文体队多次参加各类活动、比赛,均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今年10月,福建省老体协授予西柯镇洪塘头社区“海西康乐社区”荣誉称号,相信日后会有更多的村(社区)进入这个行列。

  三、培育市场,保护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单靠政府资金支持并不足以使其发展壮大。西柯镇认为,通过对文化旅游市场的培育,可以充分挖掘“非遗”的内在造血机制,获得更多社会关注,维持文化传承,促进发展壮大,打造旅游新亮点。一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为契机挖掘和包装潘涂车鼓弄。通过研究和调查规范这一深具传统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人才和硬件两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打出知名度,作为民俗旅游的重点节目;二是继续抓好丙洲儿童南音的传承发展培训。以丙洲儿童文化园为基地,从娃娃抓起,加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通过外出比赛和表演的方式,让更多人学会欣赏南音,充分培育市场。三是努力提升吕厝华藏庵“送王船”民俗活动的文化品位。邀请专家进行组织策划,以“传承、感恩、行善”为宗旨,将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动办成集朝拜、民间艺术表演、非遗项目展示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节,并引导主流媒体帮助宣传,提高其知名度,构筑对台交流、合作新平台,成为厦门市旅游新亮点。

(叶邵佳 周铁金)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