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山东郯城杨集孔圩村:因村制宜走强村富民之路

2010-03-01 08:44:2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山东郯城县杨集镇孔圩村深刻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紧紧抓住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经济用材林和桑蚕业,努力增加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了“绿色经济”强村富民。目前,全村经济林木达200余亩,绿化条带5条,栽植各种林木5余万株,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新老桑园面积达400余亩,年放养优质桑蚕1400多张,鲜茧总产量达6万多公斤,年创效益12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000多元。

  林木经济强村。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富民强村建设关键要理清思路,选准科学发展的目标。该村沟沿、荒坡众多,发展林木经济条件得天独厚。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后,村支两委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以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对沟沿、荒坡进行开发,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同时,实行反租倒包,规模发展特色林业生产。村里积极协调林业、农业等部门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通过发展林木经济,既保护了环境,为群众增收开辟了一条路子,也通过实现土地增值增加了集体积累。林业经济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该村把集体积累主要用于村活动场所建设、道路硬化、渠道维修、帮扶困难群众等公益事业,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增强了,为群众承诺办实事的信心也随之增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植桑养蚕富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就是加快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步伐,建设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孔圩村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广大农户植桑养蚕经验丰富。为此,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支两委抓住桑蚕市场前景看好的良好机遇,积极提供系列化服务,财政所积极扶持农户购置桑苗、蚕药、蚕具、扩建蚕棚。同时,通过订阅《农业知识》、《临沂日报.农村周刊》、《山东科技报》,聘请县、镇科技专家办班培训等形式,推广桑树叶面喷肥、压伏条以及大棚养蚕技术等,引导蚕农走科技兴蚕之路。针对本村桑苗种植、养蚕农户相对零星分散、不利于管理的状况,该村从强化服务入手,在遵循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规划了桑园种植、桑蚕饲养区,兴建了小蚕共育室,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桑蚕生产服务小组,实行桑园修剪、浇水、病虫害防治、施肥、蚕药蚕具购置、蚕室蚕具消毒、蚕种供应、蚕茧销售“八统一”,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难题,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从事桑蚕生产的积极性。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孔详文介绍,该村280户村民中,从事桑蚕生产的户达252户,其中养蚕收入超万元的达10多户,收入在5000元左右的有60多户,该村连续多年被镇评为“桑蚕生产先进村”。

  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同时,村里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组织村民对街道柴草堆、垃圾堆等进行了彻底清理,确保了村庄环境整洁卫生。

(李景水)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