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辽宁大连大孤山街道海景社区:
开展中外居民“双向交流”活动

2010-03-02 09:28:0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大连市大孤山街道海景社区入住居民1448户,人口5000多人,其中有外国居民526人,占1/10多。这些外国人大多数来自开发区外资企业的老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有英特尔项目、西门子公司、中远船务等多家大公司总裁、总经理。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海景社区针对本辖区外国居民多、国籍分布广等特点,把落脚点选在与外国居民开展“双向交流”活动、共同提高文明素质上,也为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凭添了内容、注入了活力。前不久,社区阳光海岸小区被评为“全省文明示范小区”。

  一、互相学习,不断搭起沟通了解的桥梁

  学习实践活动中,社区结合居民中外商较多的特点,清醒地认识到:服务好社区里的外国居民,就是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就是为优化开发区投资软环境做贡献;俗话说,投资软环境不关招商、事关招商;不是投资、胜过投资。开发区投资软环境,关系到招商、落商和安商。落实到社区工作中,就是要从社区做起,为优化开发区投资软环境尽到社区职责,上述认识已在海景社区形成了广泛共识。

  为外国居民提供高质量地服务,令大家最头痛的就是语言的不通,使得大家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带来了极大地不便。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把“做学习型居民”的切入点选在了学习外语上。一方面大家及时请来社区志愿者为我们当翻译,另一方面在社区工作人员、楼长和居民中,开展了“学外语,做学习型居民”活动,分工学习了英语、日语、韩语,定量每天学习单词2个以上,一些外国居民闻讯还主动为我们送来了外语词典,帮助纠正发音等。荷兰籍老船长黄凯希尤其活跃,凡是社区举办的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在得知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正在学外语时,他主动给大家买来教材和参考书,并亲自任教员,还给大家提高了任务指标,每天必须记住三至五个单词,每周背诵一个短句。在他的努力下,社区工作人员、乃至很多社区居民的英语水平都有了大大提高。社区居民张大妈的楼上楼下有5户是外国居民,为了和他们加强交流,为更好地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59岁的张大妈从去年初开始学英语,现在已学会了几十句简单的生活用语,可以连说带比划地和外国朋友进行交流了。

  在大家的感召下,外国居民也不甘示弱,积极加强了汉语的学习。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地教外国居民学汉语,帮助他们找出难翻译的方言、成语的近义词,使他们学起来通俗易懂。在一些联谊活动中,不少外国朋友能够用提前准备好的汉语进行自我介绍了。我们还专门建立了“学外语QQ群”,一时间在社区里掀起了互帮互学、学习外语的热潮。

  二、互相支持,提高文明素质从大家做起

  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后,社区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克服不文明习惯从大家做起”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会。社区召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成员、保安、楼长和外国居民代表一起进行座谈,梳理出了“小孩乱踏草坪、溜狗时留下粪便、有的外国居民起居习惯特殊影响中国居民休息”等10多个不文明现象,通过征求大家对上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改进措施。共同制定了《海景社区文明规范“十不准”》,以《致居民一封信》的形式,发到了每家每户,从而形成了制度,使“克服不文明习惯从大家做起”、树立文明新风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新加坡人吴华松主动到社区介绍国内较先进的管理办法,牵头向小区里的外国居民发去了《倡议书》,倡导大家遵守小区起居习惯。当大家看到小区管理的井井有条,无不打心眼里高兴。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首先,他们在为外国居民的服务和管理上,做到了热情周到。每季度初,社区都要部署和通报外国居民在辖区的居住情况,并坚持做到“每处出租房屋必到、每名外国居民必记”,确保在辖区的外国居民“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截止到去年底,对全社区2417户,其中出租房屋649户户主都进行了登记造册,526名外国人的登记率达到100%。对于已入住的外国居民,社区定期进行回访,及时掌握其变化情况及在小区内居住时需要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内容。对回国、外出时间较长的,社区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落实了看护措施。美国居民约瑟夫·费因斯年初回国处理公司业务,临行时把家里的一串钥匙交到社区志愿者董国裕手中,一周后当他回到社区的家中时,看到家里被董国裕和女儿收拾得井井有条时,约瑟夫·费因斯十分感动。几年来,社区始终把外国居民当做社区的宾客和朋友,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不便。社区工作人员、楼长都主动为外国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帮助请保姆、清洁钟点工、帮助交水电费、更换驾照等。一位德国居民刚入住时,人生地不熟,对社区环境不了解、去哪儿购物都不清楚,楼长韩秀英便主动找上门来,白天给他做购物向导,晚上回来又为他炒几个中国菜,德国居民连连称谢,他说:“在这里和在国内家中的感觉一个样。”这些外国居民已经把她当作好邻居,一遇到急事就把小孩托付给韩大妈,具体交水电费、购买生活用品等小事,已成为韩大妈日常必做的活儿。这位德居民,为了回报社区和中国居民对他及家庭的帮助,几次自费组织大家到周边旅游景点游玩。大家心里过意不去,要求给他费用,他却坚持不要,并表示:与大家对我及其家人的真心帮助相比,请大家出来玩玩,只是表达我的一点心意,这点心意微不足道。

  三、共同联谊,进而融入“国际大家庭”氛围

  音乐、娱乐和健身“无国界”。几年来,社区坚持每月创新组织一次外国居民也参加的联谊会、联欢会、运动会、卡拉OK演唱会和卫生、健康、法律、安全常识讲座等活动,加强与外国居民的沟通、增进与他们的了解。每年的元宵节,社区都向辖区内十几个国家的几百名外国居民发去邀请,每次参加的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大家聚会在阳光海岸小区的活动室里,共同包饺子、煮元宵、猜灯谜、唱歌跳舞。在晚会上,通过志愿者翻译,外国朋友先后介绍了自己在开发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到,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得非常愉快,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当大家把饺子包成包子,发着不够准确的汉语音调、唱着《我的中国心》的时候,随即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当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合唱《难忘今宵》的时候,总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通过这些活动,尤其是社区工作人员的热情友好,加深了外国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开发区由衷的热爱。美国泰克曼公司高级主管新加坡人吴华松得知小区正筹备组建业主委员会时,他主动报名参选,竞聘发言中,他的一番话打动了小区居民:我住在这里,你们对我特别好,我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作为“国际大家庭”的成员希望大家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也为这个大家庭做点事。最终,吴华松以高票当选为业主委员会成员。

  海景社区本着以“乐商”促“安商”,在加强与外国居民的沟通与交流上,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社区里的中外居民不断融入到了这个“国际大家庭”之中。在整改落实阶段,社区还把“双向交流”活动作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不断在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上下功夫,做好深入细致的服务工作,让外国居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努力为优化开发区投资软环境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孤宣)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