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豫仰化镇:“合作社”模式推动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创新群众合作共赢举措,通过创办合作社,走出一条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之路。
蚕业合作社——让“冷”行业“热”起来
仰化镇依托宿豫区仰化银信缫丝厂成立了春雷蚕桑生产合作社,吸收首批208户养蚕大户为社员,及时发布茧丝绸市场行情,组织培训科技养蚕和推广方格簇营茧技术,鼓励农民应对金融危机,向农民讲清低潮时沉住气,高潮时先得利的道理,有效的遏制农民毁桑的势头,全镇桑园面积稳定在5000亩,春雷合作社以高于市场1-2元价格收购蚕茧,合作社社员还可拿到每斤0.3元的补贴。2009年秋蚕饲养全镇达到了4000多张,一度冷遇的蚕桑生产在仰化又热了起来。
该镇党委在2009年9月召开春雷蚕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大会,区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到场为蔡国平等10名党员中心户授了牌,涧河村党员付连等26名党员当场签订了“一带2”发展蚕桑生产协议书。会上,当场兑现合作社208户党员和群众会员奖金38000多元。并请区蚕桑专家为在场的首批208名春雷合作社社员进行了蚕桑生产讲座。春雷蚕桑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孟宪明介绍说,以党建工作引领合作社发展,是我们积极应对蚕桑生产滑坡,保持蚕桑产业动态平衡的有效举措。
蔬菜合作社——让“虚”产业“实”起来
仰化镇依据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技术娴熟的优势,因势制宜,全力打造全市蔬菜第一镇。2008年,仰化镇的第一个招商引资大项目——投资2.2亿元的宿迁市隆润蔬菜科技示范园落户建成,项目首批用地3200亩。2009年,仰化镇又扩大1000亩蔬菜种植规模,以隆润蔬菜科技园为载体,成立了宿迁市隆达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隆达”、“张伟”两个蔬菜品牌。创办了隆润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结合蔬菜种植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让过去在农民心中“虚”的反季节蔬菜种植一下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仰化居委会钢材经销商张益军看到这种合作模式的优越性,一次性承包了30多个大棚,带领80多名农民从事蔬菜种植。在他的影响下,目前隆润一期3200亩蔬菜园被当地农民承包了80%。隆达蔬菜合作社从山东寿光调来20多名蔬菜技术员,专门提供蔬菜种植技术服务,同时成立了隆润物流经营中心,与张家港、上海等地签订了蔬菜销售合同,解决了菜农的后顾之忧。每天下午,还会有来自城区的许多个体蔬菜商贩前来求购新鲜蔬菜。市委书记张新实在隆润调研时对这种合作方式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是全市反季节蔬菜生产一个崭新的闪光点。
农机合作社——让“死”机器“活”起来
在有效尝试了合作社机制给社员到来的好处后,2009年仰化镇又成立了惠农农机合作社。向农民承诺,仅向农户每亩收取60元,保供种、育秧、栽插。全体镇干部积极帮助宣传这项惠农政策,镇、村党员干部带头,使全镇机插秧面积落实了10000多亩,居宿豫区之首,占全镇水稻面积的45%。2009年“三夏”大忙季节,20多台插秧机在大同村集中示范,宿豫区200多领导和仰化镇300多群众代表现场观摩,过去一度受冷落搁置的插秧机全部“活”了起来,成了一道风景线。目前,惠农农机合作社以拥有插秧机70多台,手扶拖拉机2000多台。惠农合作社副社长汤建东说,这种合作模式,既可减轻农民经济负担,还可以解放劳动力,使他们可以放手从事其它行业。2010年,仰化镇的机插秧面积将达到80%以上。
(费宗光 董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