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街道社区突出针对性提升满意度
铜陵市街道、社区参学单位107家,参学党员16214人。在学习实践中,铜陵市委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沈浩做沈浩式的好干部,明确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在理论学习中明确方向,在调研走访中找准对策,在解决问题中求得实效,做到学习实践活动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群众满意。
贴近实际抓好学习
积极探索实在管用的形式,激发党员参学热情。一是在形式上做到灵活多样。对街道社区在职党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党员主要采取授课、辅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勤学”;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主要采取“送学”,辅之以领读、讲解;对外出流动党员,主要采取“寄学”,并经常保持电话、短信联系。二是在时间上做到见缝插针。利用楼栋党支部、“邻里聊吧”等平台,组织开展“学习30分”等活动。有的社区还针对集中学习场所不够用的实际,有计划地安排辖区内党组织分班轮流组织学习。三是在方法上做到喜闻乐见。街道成立巡讲团,组织退休老党员以自己的语言说身边的科学发展。利用文艺汇演、腰鼓队、老年说唱队等形式,将科学发展观理论通俗化、生活化、形象化,使基层党员看得懂、学得进、记得住。四是在要求上做到宽严适度。对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严格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确保学习质量;而对其他党员主要强调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精神,不规定具体的学习时间和必读篇目。
深入群众走访调研
建立了“民情日记”制度,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一是上门走访摸民情。建立基层党员干部分片包栋、包户制度,组织街道、社区党员干部深入居民家中,详细登记基本情况、家庭困难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了解对基层组织建设、公益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小区为单位建立档案。二是分门别类抓落实。街道、社区确定专人分析整理“民情日记”,分类梳理问题、明确责任,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街道、社区已累计帮助居民解决突出问题330余个。三是全程公开受监督。对居民反映的每一件具体问题及办理情况,通过社区公开栏、电子大屏幕等形式及时向居民群众公开,并确定专人进行回访。对确因客观原因暂时不能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向群众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实事求是开展分析检查
坚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努力把问题找准确、把根源弄明白、把思路理清楚、把对策定科学。一是征求意见突出一个“真”字。本着“顺耳”话少听、“刺耳”话多求的原则,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个别访谈、发放征求意见表、公布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重点征求党员、居民代表、共建单位和辖区单位的意见建议。二是开展谈心活动突出一个“诚”字。各街道、社区班子成员之间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普遍做到“三个必谈”,即班子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逐个谈,班子成员之间普遍谈,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联系社区负责人重点谈,达到了把心打开、把事摆开、把话说开的效果。三是召开“两会”突出一个“好”字。从已召开的“两会”情况看,都能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症结、努力方向、改进举措逐一亮相,真正把“两会”开成了分析问题会、明确方向会。
创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重点开展“四个三”活动,即开展“三个行动”(岗位争先行动、家园建设行动、志愿服务行动),做到“三个带头”(工作带头、创新带头、奉献带头),锤炼“三个过硬”(思想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实现“三个优先”(大事党员先知、难事党员先议、实事党员先行)。围绕“四个三”的要求,街道、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主题活动。如石城路街道在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锤炼党员的能力,在开展“社区服务无休息日”活动中树立党员的形象,在实行社区工作综合考核中提升党员的素质;铜官山街道开展以“创党员先锋岗、比模范作用发挥,创党员服务队、比岗位业绩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双比”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江路街道天桥社区的党员社区工作者立足增强勤政廉政意识,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率先垂范作用,社区居民党员立足参加志愿者行动,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榜样作用,开创了社区建设共建共享新局面。
统筹兼顾做好结合文章
坚持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批次联动,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一是与建设文明和谐街道、“四优”和谐社区紧密结合。抓住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把“四优”和谐社区建设纳入民生工程的机遇,在加强社区硬件建设的同时,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品牌,如世界花园社区的“连心桥”工程、朝阳社区的“廉政文化”、金苑社区的“楼道文化”等,以文化聚合力、以文化育文明、以文化促和谐。二是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针对社区居民要求改进社区服务的强烈呼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着力在加强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培育和发展家政服务、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服务、支持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依托慈善超市的社区救助服务等“6+1”服务上加大力度,有力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三是与改进社区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平台和“数字社区”建设,已完成所有社区的宽带互联网接入,低保、社保、计生等社会工作逐步向数据联网管理过渡。同时,积极创新街道社区党员服务群众的载体,改进街道社区服务方式,如铜官山区全面推行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由一名社区工作者进行“包干”,配套实行了“AB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居民的质量;商南社区开展“温馨服务”系列活动,发放温馨服务卡3000多张,为空巢老人安装“温馨求助铃”等。四是与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紧密结合。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情民意大走访、大调研,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城市发展大拆违、大建设,在街道、社区全面开展“三走进三服务”(走进企业、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和谐)活动。长江路街道还把平安街道创建内容和要求编写成《三字歌》,组织老党员传唱,营造了浓厚的平安建设氛围。五是与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紧密结合。针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雪,我们迅速组织了机关万名党员干部到城市干道、居民小区清扫积雪,全力做好保畅通、保安全、保供应等工作。特别是街道、社区把做好强降雪的应急处置工作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抓住机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把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紧抓不放。一是抓创新。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开展了社区“大党委”体制建设试点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城市社区推开,打造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抓品牌。扎实开展“十佳特色品牌党建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深化“连心桥”工程。市建社区建立了“1+4”工作机制(社区党员志愿者之家+党员信访接待站、扶贫帮困捐助站、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站、群众体育运动站),构建了社区党建全新服务体系;幸福社区的党员社区工作者认真践行“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承诺,广大普通党员积极开展“今天我当班、奉献在社区”活动,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三是抓统筹。建立完善了市领导及市直部门联系社区制度,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普遍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承诺共建事项,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已成常态化。通过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内涵,充分发挥机关单位在人力、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优势,推进了互帮互助工作的深入开展。
(杨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