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内蒙古巴林左旗土龙岗村: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扮靓“绿色名片”

2010-03-09 11:11:3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内蒙古巴林左旗土龙岗村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要求,全力推动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个体工商三个产业协调发展,扮靓了土龙岗村发展模式“绿色名片”。

  一、调整思路,明确协调发展“绿色战略”

  土龙岗村地处巴林左旗林东镇郊区,全村585户,2250口人,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现有党员50名。全村共有耕地5275亩,其中蔬菜基地1200亩。在深入学习、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查找出了蔬菜种植品种单一、经营方式落后以及村务管理缺乏创新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明确了“蔬菜产业升级,民主管理创新,新村建设发展”实践载体。通过学习调研,形成一种共识,即:必须将“631”(60%农户种蔬菜、30%农户搞养殖、10%农户搞个体工商业)发展模式调整为“433”(40%农户种蔬菜、30%农户搞养殖、30%农户搞个体工商业)绿色均衡发展模式,减少“6”提高“1”,走养殖业服务种植业(30%的养殖户为40%的蔬菜种植户提供农家肥),种植业积累资金转向发展个体工商业,三个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之路,最终由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村民身份的转变,逐步减少农业人口比重,进一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土龙岗村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工商业协调发展,尤其是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成了拉动全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2009年年产蔬菜6000吨,产值650万元,村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其中蔬菜种植收入占到了65.5%,人均年收入比上年净增600元。

  二、转变方式,拓展民主管理“绿色内涵”

  民主管理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土龙岗村党组织职能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架起了老百姓与村干部的“连心桥”,也使村党组织的号召一路“绿灯”。为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五步决策法”和“干部管事,村民管钱”工作机制。2007年,村党支部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决定上一处占地160亩的大棚项目,项目区内的30多户墓地需要搬迁,村民有想法。对项目上不上、怎样上,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征求群众意见,通过“五步决策法”进行民主决策。经过群众表决通过后,墓地成功搬迁,项目顺利上马。2009年投入资金234.5万元,对蔬菜项目区进行重新规划,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33处。在项目资金使用上,进一步拓展“干部管事,村民管钱”的管理内涵,按照“项目确定、成立项目理事会、启动程序、监管同步”的办法管理项目资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全程公开,让群众清楚明白。通过“五步决策法”和“干部管事,村民管钱”的民主管理实践,拓展了民智、凝聚了民力,激发了群众发展经济的热情,村干部不再被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和矛盾所困扰,主要精力也得以放在了谋发展思路、抓项目建设和保社会稳定三件大事上。

  三、建立协会,培育集团发展“绿色模式”

  在主导产业上,土龙岗村以“发展无公害蔬菜,打造绿色品牌”为出发,采取“支部+协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将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蔬菜产业集团发展。在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推动下,土龙岗村蔬菜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为“上京”牌蔬菜,有9个蔬菜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产地被内蒙古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土龙岗蔬菜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畅销北京、沈阳及锡林浩特等周边城市和地区。蔬菜产业协会的建立,提高了村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产、工、销”一体化集团经营。在产业协会的引领下,各类蔬菜的价格比协会成立前提高了0.5元—1元,蔬菜种植户年均增收4000多元。

  四、畅通民意,建立民主监督“绿色机制”

  为确保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土龙岗村专门民选组建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实施“一委一章一会”制度(一委:即通过召开村民代表或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由3人组成的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落实。一章:即民主理财审核公章,由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管理。一会:即民主恳谈会。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召集,每半年召开一次,通过恳谈会的形式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报告相关监督情况,出现疑议时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村党支部、村委会提交,并要求村“两委”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合理解释),建立民主、公开、透明的“绿色”监督机制。这一监督机制的实施,不仅在村级财务、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和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加强了民主管理,村民的“四权”也真正落到了实处。2009年在“绿色机制”下,一批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打配机电井10眼,解决了部分菜农浇地难的问题;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整修村路29公里,改善了群众出行和生产条件;全村585户通了自来水,村民从此喝上了洁净的地下水。2010年初,村民监督委员会召开了民主恳谈会,向村民代表会议述职,获得了群众的认可。村民监督委员会作为与村“两委”班子并驾齐驱的第三套马车,切实监督和促进了村“两委”班子为民执政,阳光透明的政务活动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既畅通了民意,产业发展也得到了根本保证。

  五、多业并举,谱写科学发展“绿色篇章”

  土龙岗村在着力发展蔬菜主导产业的同时,多业并举,谱写了“以绿色蔬菜种植为基础,以养殖业为补充,以工商业为方向”的科学发展绿色篇章。一是发展蔬菜配套产业。投资30万元建立了占地2000平米的弯梁厂,村民每建1亩大棚可节约资金近千元;建设占地15亩的育苗场,解决了菜农采购秧苗难的问题,节约了菜农的资金和时间。二是大力发展畜禽业。养殖户已达160户,去年鸡存栏21万只,出栏肉猪800头,为绿色蔬菜种植户提供农家肥1万余立方米,节约购肥资金50余万元。三是建设蔬菜精深加工项目。规划征地70亩,建设净菜包装、冷冻蔬菜生产、脱水蔬菜生产、大棚氧化镁弯梁加工厂等现代标准化厂房等工程。目前,占地30亩的一期工程已破土动工,预计今年底完工投产。这一项目完竣后,必将进一步促进蔬菜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发展服务业。组建6个工程队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个体运输车辆已达30多台;10余户村民进驻林东东城区“乐购时代购物广场”成功转型经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不断改善,蔬菜批发市场、棉被厂、浴池、超市、卫生所、种子化肥门市部、庄稼医院等10多个服务门市相继在土龙岗村建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打造了土龙岗村发展模式“绿色名片”。村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群众满意了,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在2009年村换届选举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高票连任,村“两委”班子换届不换人的现象已连续多年。“这样的班子我们信得过,有他们当家办事,我们放心。”这是村民的真心话。扎实的工作业绩获得了群众的赞扬和旗委的认可,土龙岗村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旗级服务型嘎查村级组织建设示范村,并先后荣获了“五个好”党支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作者:王进祥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