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乡安宏乡:找准结合点 迈上快车道
2010-03-12 10:34:18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湖南省安乡县安宏乡抓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之机,坚持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通过狠抓项目建设、做好产业文章、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了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乡经济社会迈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狠抓三项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一是狠抓道路交通建设。该乡党委政府把修路作为致富的前提和基础,乡村两级上下联动,积极向外争项争资。去年来共投入20多万元,新扩街道600多米,投入10多万元硬化、新修进村公路5.6公里。同时,全面配合“常岳高速”安宏段工程建设。二是狠抓农田水利建设。该乡狠抓乡级沟渠的长效管理,出台以奖代投政策,今年共投入40多万元进行沟渠疏洗。乡沟渠管理领导小组已对乡级沟渠进行了4次大检查,确保了乡级26000米沟渠水路畅通无阻。目前乡村两级沟渠共25000米的疏浚任务已全部高标准完成,其中乡级主干沟渠5000米,村级沟渠20000米。三是狠抓宜居工程建设。为切实改善该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该乡全力抓好宜居工程建设,争取国家资金60多万元改建了唐家铺派出所和唐家铺汽车站,新建了标准化垃圾围子20多个,整修安装街灯30多盏,新栽樟树500多根。推行人畜分离居住,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户厕改造和清洁能源气化。到目前为止全乡已完成户厕改造100多处,建设沼气池共160多套。
做活三篇文章,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一是做活粮食生产文章。该乡在充分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投入和奖励,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从高产、优质及市场化方面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建立示范片,提高粮食产量。近几年,该乡共建立以潘田、同春、和平、唐家铺等村为中心的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选购优种,推广优质稻。今年乡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及部分干部垫钱购买了优质稻种,供村民自愿种植,并保证以比普通稻谷高20%的价格收购,卖出后再支付种钱,有效的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扩大了全乡高产优质稻的种植规模。牵线搭桥,促农企合作。为保证农户的粮食销路,该乡鼓励群众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寻求合作企业,实现产销对接。目前已经和金健米业进行了洽谈,准备推行“公司+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二是做活生猪养殖文章。养猪是安宏乡的传统产业之一,基础较好。该乡一方面大力鼓励生猪养殖户做大做强,将散户集中发展成养殖小区。同时乡动防站定期为养猪户提供技术指导,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免费进行生猪防疫,目前已形成了7个比较大的养猪场。另一方面建立定点屠宰场,从源头上保证猪肉安全;政府引导发展肉制品加工产业,让该乡生猪养殖走上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之路。三是做活蔬菜种植和名特优种水产繁殖文章。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名特优种水产繁养基地是该乡的两张“名片”。该乡党委政府协调农技站、动防站和县乡人大代表着力加强这两个基地的建设,鼓励蔬菜种植基地农民扩大了无公害时令蔬菜和榨菜的种植规模。充分发挥远教站点的作用,广泛搜集市场信息,将信息定期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同时乡农技站通过上门送技术和下基地实地指导,为蔬菜种植提供技术支持。进行渔场改制,激发渔场自主管理活力,协助渔场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在安乡水产良种繁种育苗基地鸭踏湖渔场大力发展美国叉尾回鱼苗繁种与养殖,力争把安宏建成市级乃至省部级名优特种水产繁养基地。
力求三个满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力求政务畅通,让群众满意。该乡一方面启动机关改造,实行“政居分开”的模式,集合办公场所,强化“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体系,采取24小时值班制,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节约行政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丰富行政形式,建立乡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联系点村制度,定期开展下基层走访调研活动,了解和解决民众诉求。组织乡人大代表开展“两联四争”活动,改变以往在机关“坐等”来访的工作方式,主动下到各村、单位走访联系代表,收集代表从选民中收集到的意见。二是力求治安稳定,让群众满意。首先落实严格的值班接访制度,设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对各类上访案件进行详细记录整理,坚持大案件班子成员和相关负责人当场碰头,确保该乡无一例进京赴省到市上县上访事件发生。其次实行乡村两级矛盾的排查化解制度,建立一把手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负总责的工作责任体系。今年来通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多手段多形式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起。同时实行责任包保工作制,建立乡村两级巡逻队伍。乡村两级巡逻队在重大节假日、政治敏感期出巡20余批,390人次。此外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督促全乡8处民间渡口办理了行驶资格证,培训、考核并予以发证确定了烟花爆竹和危险化学品经营户34家。三是力求计生和谐,让群众满意。该乡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契机,加强计生政策法规宣传,倡导婚育新风,活动开展以来,共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粘贴宣传标语3000余份,悬挂永久性标语30多条,举办4次预防和控制早婚早育座谈会。投入专项资金完善10个村的人口学校场地建设,设立永久性计生宣传文化栏。进一步加强乡村计生干部责任、规范管理,严格落实乡村干部绩效挂钩机制。抽调机关得力干部,组建了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门队伍,对超生对象抚养费实行常年征收。
狠抓三项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一是狠抓道路交通建设。该乡党委政府把修路作为致富的前提和基础,乡村两级上下联动,积极向外争项争资。去年来共投入20多万元,新扩街道600多米,投入10多万元硬化、新修进村公路5.6公里。同时,全面配合“常岳高速”安宏段工程建设。二是狠抓农田水利建设。该乡狠抓乡级沟渠的长效管理,出台以奖代投政策,今年共投入40多万元进行沟渠疏洗。乡沟渠管理领导小组已对乡级沟渠进行了4次大检查,确保了乡级26000米沟渠水路畅通无阻。目前乡村两级沟渠共25000米的疏浚任务已全部高标准完成,其中乡级主干沟渠5000米,村级沟渠20000米。三是狠抓宜居工程建设。为切实改善该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该乡全力抓好宜居工程建设,争取国家资金60多万元改建了唐家铺派出所和唐家铺汽车站,新建了标准化垃圾围子20多个,整修安装街灯30多盏,新栽樟树500多根。推行人畜分离居住,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户厕改造和清洁能源气化。到目前为止全乡已完成户厕改造100多处,建设沼气池共160多套。
做活三篇文章,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一是做活粮食生产文章。该乡在充分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投入和奖励,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从高产、优质及市场化方面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建立示范片,提高粮食产量。近几年,该乡共建立以潘田、同春、和平、唐家铺等村为中心的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选购优种,推广优质稻。今年乡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及部分干部垫钱购买了优质稻种,供村民自愿种植,并保证以比普通稻谷高20%的价格收购,卖出后再支付种钱,有效的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扩大了全乡高产优质稻的种植规模。牵线搭桥,促农企合作。为保证农户的粮食销路,该乡鼓励群众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寻求合作企业,实现产销对接。目前已经和金健米业进行了洽谈,准备推行“公司+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二是做活生猪养殖文章。养猪是安宏乡的传统产业之一,基础较好。该乡一方面大力鼓励生猪养殖户做大做强,将散户集中发展成养殖小区。同时乡动防站定期为养猪户提供技术指导,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免费进行生猪防疫,目前已形成了7个比较大的养猪场。另一方面建立定点屠宰场,从源头上保证猪肉安全;政府引导发展肉制品加工产业,让该乡生猪养殖走上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之路。三是做活蔬菜种植和名特优种水产繁殖文章。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名特优种水产繁养基地是该乡的两张“名片”。该乡党委政府协调农技站、动防站和县乡人大代表着力加强这两个基地的建设,鼓励蔬菜种植基地农民扩大了无公害时令蔬菜和榨菜的种植规模。充分发挥远教站点的作用,广泛搜集市场信息,将信息定期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同时乡农技站通过上门送技术和下基地实地指导,为蔬菜种植提供技术支持。进行渔场改制,激发渔场自主管理活力,协助渔场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在安乡水产良种繁种育苗基地鸭踏湖渔场大力发展美国叉尾回鱼苗繁种与养殖,力争把安宏建成市级乃至省部级名优特种水产繁养基地。
力求三个满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力求政务畅通,让群众满意。该乡一方面启动机关改造,实行“政居分开”的模式,集合办公场所,强化“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体系,采取24小时值班制,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节约行政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丰富行政形式,建立乡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联系点村制度,定期开展下基层走访调研活动,了解和解决民众诉求。组织乡人大代表开展“两联四争”活动,改变以往在机关“坐等”来访的工作方式,主动下到各村、单位走访联系代表,收集代表从选民中收集到的意见。二是力求治安稳定,让群众满意。首先落实严格的值班接访制度,设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对各类上访案件进行详细记录整理,坚持大案件班子成员和相关负责人当场碰头,确保该乡无一例进京赴省到市上县上访事件发生。其次实行乡村两级矛盾的排查化解制度,建立一把手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负总责的工作责任体系。今年来通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多手段多形式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起。同时实行责任包保工作制,建立乡村两级巡逻队伍。乡村两级巡逻队在重大节假日、政治敏感期出巡20余批,390人次。此外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督促全乡8处民间渡口办理了行驶资格证,培训、考核并予以发证确定了烟花爆竹和危险化学品经营户34家。三是力求计生和谐,让群众满意。该乡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契机,加强计生政策法规宣传,倡导婚育新风,活动开展以来,共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粘贴宣传标语3000余份,悬挂永久性标语30多条,举办4次预防和控制早婚早育座谈会。投入专项资金完善10个村的人口学校场地建设,设立永久性计生宣传文化栏。进一步加强乡村计生干部责任、规范管理,严格落实乡村干部绩效挂钩机制。抽调机关得力干部,组建了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门队伍,对超生对象抚养费实行常年征收。
作者:安乡学习实践办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