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贾汪姚庄村:锁定科学发展“关键词”
2010-03-12 10:33:1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江苏贾汪姚庄村党支部坚持边学边改,创新实干,紧扣“增收、安居、便行、娱乐”四大关键词,坚持不懈地推动小村实现科学发展。
“增收”——在家门口赚大钱。该村坚持“多条腿走路、工农商并举”的发展思路.一是强化招商引资。该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真心招商、以硬件招商、以服务招商”,先后引进了鹤山服装、健飞铸造、峰川家具等数个3000万以上项目,解决了本村300余人的就业问题,月平均工资超过1000元。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支持数十名农户投入10余万元发展“成本低、见效快、无污染”的蚂蚱养殖业,有针对性的选择大型餐饮企业销售,良好的市场前景使它成为该村农业的“亮点”和致富的“增收点”;由支部党员带头引进并建成了占地达120亩猕猴桃生产基地,经济利益已初见成效;在已有的猪、鸭等养殖业规模基础上,引导和扶持能人、大户发展壮大,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办理低息贷款,并组建起瑞元养猪合作社、畜旺养猪合作社、众诚猕猴桃合作社等多个专业合作化组织,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增强驾驭市场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引导懂市场、会经营的农民跳出“自家生产自家销”的传统模式,转型争当“农民经济人”,搭建农产品与市场的贸易桥梁,实现致富增收。三是立足村情发展物流。09年下半年,该村充分考虑到辖区范围内蓬发发展的工业、农业需求,鼓励村民依托资源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产业,并积极组建起徐州尧舜货物运输有限公司,斥资购买车辆50余部,吸收就业100余人,目前已实现收入60多万元。“不出村就能挣钱,我们何必走远?”返乡农民工李政高兴地说。
“安居”——生活环境似花园。由于早期老庄体建设缺少规划,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房屋普遍小、旧、乱,群众纷纷要求加快改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为此,该村党支部在向苏南及周边类似村落借鉴经验的同时,立足本村实情,制定了“逐步改善住房条件”的长期计划和“尽快改善生活环境”的短期计划。为此,该支部多方筹措资金,投入800余万元,平整利用原有废弃厂房用地,一期建设起农民新居120户余户,有力地缓解了群众的居住难题。同时,建立村创卫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姚庄村环境卫生奖罚条例》、《环境卫生公约》,成立村保洁队,专职负责村内主次干道及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新建公厕8个,绿化主干道两侧4550米,栽植女贞等各类苗木10500株,绿化河岸2000余米,使村庄绿化覆盖率超过30%。
“便行”——路平灯亮暖心坎。为解决村民交通出行难题,积极筹措资金,投入60万元新修村组道路13000平方米,全村大小干道实现全面硬化。同时,新安置路灯50盏,亮化面积覆盖全村,让群众出行“方便、安全、舒心”。该村村民姚玲玲在附近的家具厂工作,由于工厂作息实行“三班倒”,时常夜晚下班。“摸黑骑车,看不清路和行人,往往对面人已到跟前才猛然发展,别提多担心害怕了。自从安了这些路灯,边边角角都能照到,不管多晚下班,看到亮着的灯,心里就踏实、温暖。”
“娱乐”——农闲生活添色彩。针对村民反映的“休闲娱乐难”问题,该村先后投入110余万元在4个自然村分别建立了村民健身广场,修建小游园,安装吊环、漫步机、椭圆机等建设器材,建成面积达20000平方米。同时,建立村文化活动室,设有棋牌、兵乓球室、阅览室等场所7间,面积达145平方,常年订阅报纸、杂志10余种,存有涵盖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等各领域图书1000余册,充分满足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依托优良的场所和人才资源,该村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节,农民运动会、棋牌比赛、自发性文艺演出接连不断,群众业余生活越发丰富多彩。
“增收”——在家门口赚大钱。该村坚持“多条腿走路、工农商并举”的发展思路.一是强化招商引资。该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真心招商、以硬件招商、以服务招商”,先后引进了鹤山服装、健飞铸造、峰川家具等数个3000万以上项目,解决了本村300余人的就业问题,月平均工资超过1000元。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支持数十名农户投入10余万元发展“成本低、见效快、无污染”的蚂蚱养殖业,有针对性的选择大型餐饮企业销售,良好的市场前景使它成为该村农业的“亮点”和致富的“增收点”;由支部党员带头引进并建成了占地达120亩猕猴桃生产基地,经济利益已初见成效;在已有的猪、鸭等养殖业规模基础上,引导和扶持能人、大户发展壮大,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办理低息贷款,并组建起瑞元养猪合作社、畜旺养猪合作社、众诚猕猴桃合作社等多个专业合作化组织,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增强驾驭市场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引导懂市场、会经营的农民跳出“自家生产自家销”的传统模式,转型争当“农民经济人”,搭建农产品与市场的贸易桥梁,实现致富增收。三是立足村情发展物流。09年下半年,该村充分考虑到辖区范围内蓬发发展的工业、农业需求,鼓励村民依托资源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产业,并积极组建起徐州尧舜货物运输有限公司,斥资购买车辆50余部,吸收就业100余人,目前已实现收入60多万元。“不出村就能挣钱,我们何必走远?”返乡农民工李政高兴地说。
“安居”——生活环境似花园。由于早期老庄体建设缺少规划,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房屋普遍小、旧、乱,群众纷纷要求加快改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为此,该村党支部在向苏南及周边类似村落借鉴经验的同时,立足本村实情,制定了“逐步改善住房条件”的长期计划和“尽快改善生活环境”的短期计划。为此,该支部多方筹措资金,投入800余万元,平整利用原有废弃厂房用地,一期建设起农民新居120户余户,有力地缓解了群众的居住难题。同时,建立村创卫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姚庄村环境卫生奖罚条例》、《环境卫生公约》,成立村保洁队,专职负责村内主次干道及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新建公厕8个,绿化主干道两侧4550米,栽植女贞等各类苗木10500株,绿化河岸2000余米,使村庄绿化覆盖率超过30%。
“便行”——路平灯亮暖心坎。为解决村民交通出行难题,积极筹措资金,投入60万元新修村组道路13000平方米,全村大小干道实现全面硬化。同时,新安置路灯50盏,亮化面积覆盖全村,让群众出行“方便、安全、舒心”。该村村民姚玲玲在附近的家具厂工作,由于工厂作息实行“三班倒”,时常夜晚下班。“摸黑骑车,看不清路和行人,往往对面人已到跟前才猛然发展,别提多担心害怕了。自从安了这些路灯,边边角角都能照到,不管多晚下班,看到亮着的灯,心里就踏实、温暖。”
“娱乐”——农闲生活添色彩。针对村民反映的“休闲娱乐难”问题,该村先后投入110余万元在4个自然村分别建立了村民健身广场,修建小游园,安装吊环、漫步机、椭圆机等建设器材,建成面积达20000平方米。同时,建立村文化活动室,设有棋牌、兵乓球室、阅览室等场所7间,面积达145平方,常年订阅报纸、杂志10余种,存有涵盖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等各领域图书1000余册,充分满足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依托优良的场所和人才资源,该村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节,农民运动会、棋牌比赛、自发性文艺演出接连不断,群众业余生活越发丰富多彩。
作者:王琳 王巍巍 王春生 董晓欣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