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内蒙古音德尔镇:文明富裕和谐曲 塞外春早我先知

2010-03-15 16:22:1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音德尔镇是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于城关镇,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170平方公里,镇区建设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8.9亩,全镇辖7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镇直单位,总户数20,634户,人口总数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841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和谐发展为主线,立足民生,确定了“实施五新战略,打造和谐音德尔”的奋斗目标。 2007年音德尔镇被盟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称号、被盟委行署授予“盟级文明单位标兵”的荣誉称号。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镇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组织建设,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地基”

  为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也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主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部门,形成了自上而下,有组织、有系统的领导机制。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总揽全局,在创建“五好”乡镇党委、“五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中,把精神文明软硬件建设有机的融入到创建目标责任书中,制定量化考核目标,创新绩效考核制度和实绩考评办法。实行半年初评、年终考核总评,使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了四纳入:即纳入镇、村(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政一把手的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全方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镇村(社区)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镇、村(社区)两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进了全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抓环境建设,构建精神文明建设“框架”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全面实施环境带动战略,整体提升我镇城建工作水平。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升小城镇魅力。近两年投资三百余万元,以“音德尔镇东广场”建设为重点,修建近8000平方米广场及广场配套设施的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打造了城镇建设新亮点。今年,我镇将建设农牧民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大厅、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工程,努力打造“音德尔镇靓丽小镇”名片。

  二是改善镇、村(社区)办公环境,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积极筹措资金近二百万元,以站办所为单位配齐了计算机、程控电话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低标准解决了7个社区的办公场所、高水平建设3个社区办公场所;新建2个村级办公室等。今年,我镇将为四个社区新建办公场所及配套居民健身、休闲设施;规范建设三个村组织活动场所。努力创建优越环境,为干部干事创业,便民利民搭建平台。

  三是加大村屯整治力度,建设文明新农村。两年来规划整治了所辖的7个村屯,集中整治村屯街道70余条,长达28520延长米,路旁植树近2万株,使镇区村屯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村屯环境建设向新农村“村容整洁”标准迈出了可喜一步。

  抓主题活动,栽种精神文明建设“种子”

  为进一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紧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宣传单(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向群众宣传道德知识,通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了群众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促进了全镇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是在镇机关及村(社区)两委开展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践行党员先进性重要思想,率先垂范,恪守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二是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家家学道德规范,户户习精神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各村(社区)根据实际,针对存在问题,健全各项制度措施,狠抓村(居)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采用道德评议的形式,表扬讲道德、树新风的典型,对不道德、不文明的人和事进行批评教育,促进了群众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是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活动。针对在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浮、靠、惰、怕、弱”等问题,建立了村、社区工作月督查制度,制定出台了镇机关绩效考核方案和村社区为民办实事工作方案,仅2008年,村和社区为民办实事累计120余件次;累计向低保户等特困人群发放济困资金893万元;为192户贫困户申请了低保救助,为1400户无房户低收入家庭申请了住房补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义诊,出诊医生100余人次,义诊居民2000余人次;社区“爱心超市”的建立,将党和爱心人士的关怀送入急需帮助的贫困家庭;安置下岗失业、无业人员268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在实施一系列着力改善民生工作中,全镇干部职工服务群众意识不断增强。

  抓载体建设,浇灌精神文明建设“新花”

  近年来,音德尔镇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提高农民生产水平角度出发,开展了以改善居住环境,普及科学知识,活跃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村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

  一是开展“文明村”、“文明一条街”、“文明户”创建活动。对“文明户”创建工作,采取村党支部、村委会推荐、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群众评议的形式,公平、公开、公正地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年终给予挂牌,群众踊跃参与评选,争当文明户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在创建文明一条街和文明村过程中,进一步加大投入,丰富内涵、健全管理,紧密结合“五好”支部创建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经济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全镇上下呈现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积极参加集体公益事业和团结互助的可喜局面。

  二是大力开展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2008年共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2次,中小型广场文化活动30次。“宏厦情——魅力音德尔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展示林业成果,构建和谐社区”、“迎国庆、谋发展、促和谐”、“廉政文化进社区”等主题广场文化活动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排球、乒乓球、门球、拔河等比赛积极开展,收到良好效果。镇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的建立,已经成为干部群众长知识、提技能、健体魄、促工作的平台。今年七月份的首届“魅力音德尔”广场文化节,正在紧张有序的运作中,这又将是音德尔镇人民群众的一次文化盛宴。

  三是深入开展群众干部培训工程。以组织农民代表去先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召集致富能手座谈、请区外致富能手来我镇传授“致富经”、组织村民现场观摩等形式教育培训农民。仅2008年共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农民达2300人次;我镇目前已建成劳务输出基地4个,每年输出务工人员三千余人;蔬菜专业合作社、奶牛合作社、科普协会等农合组织发展到了5个。通过培训引导,农民的思想素质和致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今年,我镇以“音德尔发展论坛”为载体,通过调研、考察、培训、讲座、交流等形式,着力做好干部群众的培训工作。全年的培训费用拟在30万元以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开辟致富新途径。

  争优创先,团结奋进,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正跃然展现在众人面前,音德尔的文明之花将更加灿烂!

  (秦立伟 廖振亭 陈秀娟)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