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营山回龙镇:党群合力演绎和谐惠民新“戏”
天高云淡,空气清醒,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整洁的街道,造型别致的路灯,整齐划一的行道树,统一风格的店招,鸟语花香的休闲公园……这是笔者近日在营山县回龙场镇看到的美丽画面。
营山县回龙镇距离县城11公里,营(营山)仪(仪陇)公路穿境而过,是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试点乡镇、南充市优先发展重点乡镇。学习实践活动中,该镇按照党委当“导演”,群众当“主演”,演绎出一幕幕和谐惠民新“戏”。
造舆论、壮声势,演绎民愿为先“宣传戏”。宣传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必要手段,为早日实施这项工程,党委政府一班人利用各种场合各种会议把修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向群众讲深讲透,大会讲、小会说,把因路落后的原因详细分析,把上级的各项优惠政策深入人心,大大地激发了群众修路的激情,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多达40余次,专题会议十余次,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幸福公路建设誓师动员大会,会议规格之高,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本届党委、政府组建以来所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中实属首次。当天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宣传活动,以宣传车开道,邀请了镇老年协会的腰鼓队、军乐队、秧歌队等助威壮势,镇电视台全程报道该天活动并采访了部分群众,当天还进行了现场捐款,共收得捐款5万多元,同时将当天的录像每晚配以字幕定时播放,让全镇的群众都能感受到这条路立即就要修建的气息,为修建幸福路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重民意、顺民愿,演绎民主为重“纳谏戏”。在幸福路的策划和修建过程中,该镇始终坚持“村民自治”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得到了村社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拥护。在公路的起止路段上,通过征求群众的意见,最后一致将终点定在楠庙村村委会;在集资的标准上,通过群众代表和村社干部集体讨论,确定了“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方式进行集资;评选委员会的负责人选举中,由全镇的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自己选举自己信得过的村社干部或群众代表担任;在施工企业的评选上,全体镇干部没有一人进行投票,全部交由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现场投票产生;在资金的管理上,在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中选举资金管理人员,党委政府仅仅只是进行监督,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在施工合同的签定中,各村民委员会出具书面委托书,政府仅仅只是受托代签合同;在质量的监管中,各村都安排群众划段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这条路所涉及的各项工作,都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极大地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增强了修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集民智、聚民力,演绎民众为基“参与戏”。幸福公路涉及的村社群众众多,若单独由某一个村来进行修建显然不可能,通过部分村社干部和群众建议,由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各村按“一事一议”独立筹资,按“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进行修建,党委政府采纳了这个意见并对其进行完善再交由所涉及村社群众代表进行讨论。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原则,根据受益的情况不同,将全镇划分为不同的集资标准,并交由各村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讨论。幸福路的修建得到了回龙片区不受益的村社积极响应,以支持援助的方式向幸福公路的修建助一臂之力,每人按20元的标准进行赞助。通过全民参与,集全镇之力,为幸福路的修建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解民难、作决策,演绎民生为本“重点戏”。回龙至幸福公路贯穿回龙镇境内,是连接回龙和幸福两个片区的主要交通干道,总长约6.5公里,涉及到10个村一万多群众,几乎占全镇农业人口的一半。因原幸福乡撤并较早,此路一直是晴通雨阻,是导致幸福片区经济相对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制约着我镇经济的全面发展。群众要求修路的愿望强烈,呼声极高,要求尽快尽早建好这条民生路。为此,去年,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借县上“交通建设年”的机会,把回龙至幸福公路建设作为全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并列为党委、政府“五个三”的奋斗目标之中,切实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
做参谋、当导演,演绎民乐为主“惠民戏”。在这条路的修建过程中,党委政府始终充当服务的角色,紧紧围绕筹建工作提供各项服务,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协调各村整体联动,多次召开联系会,使各村达成共建意识;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对公路建设进行积极的宣传发动;申请立项,按照各村意愿,及时与上级联系,将幸福公路建设工程纳入全县通达工程项目;指导方案制定,结合回龙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该公路筹建过程的实施方案;协助衔接上级,由政府出面,邀请县交通局的技术人员来我镇实地察看,设计工程施工图纸;各类资料的准备,筹建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全部由党政办按照各村的意愿进行准备。
(李继军)